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自贸之城 为青岛带来新机遇

2019-10-21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青岛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达817公里。汤臻摄 

2019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挂牌。成功入列自贸之城,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全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青岛片区面积52平方公里,约占山东自贸试验区的43.3%,在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106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占全部试点任务的94.6%,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青岛将借助此次自贸区批复的契机,叠加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保税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经济功能区优势,努力把青岛片区建设成青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 

●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 

●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 

●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 

国际贸易将迎来新发展 

国际贸易是青岛的传统优势。青岛拥有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2018年实现货物进出口贸易额5321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九位,占全省的27.6%。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在全国31个示范城市排名第八位。 

自贸试验区批复后,青岛将发挥开放发展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加快发展。青岛将推进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着眼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口岸服务环境,着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合理的“三最口岸”。 

青岛将推进国际贸易业态创新。大力引入数字化贸易、文化贸易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高端服务贸易,鼓励企业承接金融、工业设计等离岸外包高端业务;积极开展船舶、飞机等保税维修和高端设备再制造等业务,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大力开展油品贸易。结合二手车出口试点,做大二手车交易产业链。 

此外,青岛将推广国际贸易新模式。积极推广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模式,加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中日韩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以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和芝麻等特色商品为突破口,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现货保税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联动发展;高水平建设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 

青岛还将加快培育综合性贸易主体引进,集聚一批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到2022年,青岛片区内企业主体不低于3万家;进出口额比2018年实现翻番,达到300亿美元。力争到2022年,青岛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年均增长5%左右,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青岛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海岸线817公里,有49个海湾和120个岛屿,海域面积达12240平方公里。青岛与日韩隔海相望,拥有条件非常好的天然深水港,青岛港陆海连接、东西互济,177条航线通达世界700多个港口。青岛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等一批全国最高水平的海洋研究和教学机构。青岛海洋经济成效显著,有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和一批涉及海洋产业的功能园区,被评为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青岛将抓住自贸区批复重大机遇,强力推进“海洋攻势”,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崛起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繁忙的青岛前湾港。汤臻摄 

青岛是国家规划确定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有着陆海连接、东西互济的突出优势,发展航运物流大有基础。青岛片区将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国际航运名城。 

强化枢纽地位,提升服务层次,扩大辐射范围。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集装箱中转比例提至20%。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国际班列运量力争年均分别增长10%、15%。 2022年力争进出港游客达100万人次。 

金融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青岛是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发展金融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风险四项任务。 2018年,青岛金融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7%。今年上半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7万亿元。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1家,居全省首位。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65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5家,占山东省外资金融机构总数的九成。 

青岛片区的获批,为加快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带来新的重大机遇。青岛将在支持金融对外开放上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实施一系列工作创新,形成更多成果。同时,将借助金融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青岛片区将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取消外资金融机构股比限制新政策,大力吸引外资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青发展,加大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总部引进力度。引进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在风险管控、信用评级、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青岛。 

青岛片区将大力促进跨境投融资。重点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包括探索通过人民币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方式,重点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区内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 

青岛片区将积极探索持续的金融创新。推动国际业务创新。推出知识产权保险、国际保单等创新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开展境外投资。 

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制造业是青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为孕育了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的城市,“青岛制造”是这座城市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青岛一向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见长,产品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但也面临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升规模提升质量的挑战。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开放、创新政策和资源的集聚,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青岛片区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青岛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开放、创新政策和资源的集聚,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按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总要求,青岛将面向国际国内,围绕智能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引机构、引技术、引平台、引项目、引人才,为先进制造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引进来”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强力抓好项目、技术落地和投产达产,则是产业坚实发展的有力保障。青岛还将强力抓好项目、技术的落地和投产达产,尽快实现产业化。 

依托自贸区的带动效应,大力推进区内区外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全市流动,促进全市制造业加快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通过集聚全球生产要素,营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青岛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型升级,值得期待。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李沛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