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青岛工匠】宋成栓:海缆电压35千伏到500千伏,一切源于坚持

2019-08-19    青岛新闻网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匠人宋成栓

青岛新闻网7月22日讯(文/周颖 摄影/宁冠宇 视频/陈曦 刘扬)一袭白色防尘服,即将半百的宋成栓在机器前熟练地操作着。“专注、稳重、准确”是工作中的宋成栓给人的第一印象。

“简单来说就是把多根一模一样的海缆完全连接,使之合成一根大长度海缆。拼接后与拼接前的本体具有同样的电气和物理机械性能。这就是宋师傅带领的团队所攻克的海缆软接头技术。”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张涛说道,“宋师傅目前担任汉缆的海洋工程高压超高压电缆软接头小组组长,他是我们企业的‘秘密武器’呀!”

“我从二十来岁就开始做电缆行业了,2002年进入汉缆集团,一干就是17年。那时企业的海缆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只能承受35千伏的电压,经过整个团队多年来一步步的努力,目前达到了500千伏,是国际最高水平。”宋成栓告诉记者。据了解,他带领的小组先后完成了6个电压等级,18个海底电缆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形成技术秘密74项,申请国家专利18项……

绝缘挤制预热

穿防尘服

戴防尘手套

绝缘挤制

5个月:实现海缆电压110千伏到220千伏的飞跃

最让宋成栓记忆犹新的就是海缆电压从110千伏到220千伏的飞跃。

“2013年正月初六,过完年上班的第一天,总经理就带上我们一行人坐车到了位于即墨田横岛的汉缆海缆车间。”原来是国家电网提出,在给定时间内达标的企业可以进行国家电网海缆项目的竞标,其中一项关键指标就是电压达到220千伏。而当时国内企业都达不到这一标准。

研发并制成成品的时间只有5个月。“那会吃住基本都在厂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工作。”在反复的试验、检验、改进下,5个月如期交付产品至浙江电缆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预鉴定。

据了解,当时国内只有四家电缆企业达标并通过了预鉴定。汉缆集团何以脱颖而出呢?宋成栓回答到:“我们比要求的施工时间周期要更快,更有效率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一次性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查和检验。”

尽管当时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但宋成栓并不满足,他认为还有许多能够改进的地方。在年复一年的不断钻研下,2017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500千伏超高压海底电缆的研发和中试,并将相应产品应用于宁波——舟山500千伏联网工程用高压海底电缆项目。在随后的两年里,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

“还能再完善。”面对现在的成果,宋成栓说道。

电缆透水试验

电缆压力试验

“宁可作废,不能出问题”

企业技术的长足进步同样离不开总工程师的努力与坚持。宋成栓告诉记者:“陈沛云总工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他60多岁了,但工作起来干劲十足。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时,他常常同我们在一线,不分昼夜的工作。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出海抢修海缆时,时间紧迫,海上情况复杂多样,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立刻打电话咨询他……”

“印象最深刻的是总工曾经说的一句话,‘你一旦感觉有问题的话,宁可把它废掉,也不能让它出问题。’他声音很小,但给我的震撼很大。”宋成栓说道,他也是这样践行的。

2016年10月有一个项目,在正常7天工期的情况下,对方要求4天完成。一切如常,第四天时海缆接好了。但宋成栓在最后连接中间接头时,凭借几十年的经验,感觉到有些许异样。他毅然决然地切断了电缆。

原来是这两根电缆的绝缘料并非同一批次,成品脱气过程释放气体的时间有差异。其中一条气体完全释放了,另一条由于时间不充足还有少许残留。“7天周期很关键。”他说道。最终该项目用时9天,海缆保质保量交付客户。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海底电缆本身成本是较大的,但它更是承载了供电需求,安装成本,修理时的打捞成本等等。同时也承载着企业的能力、口碑。工作一定不能有半点马虎!”他郑重地说。

海上抢修

风电项目海上抢修:三天两夜不眠不休

今年初夏的5月,平静中带有一丝不平静。宋成栓一行十几人从公司出发,抵达江苏东台风电项目进行抢修。到达现场后,勘探海缆受伤位置,在滩涂上搭架子,安装工作棚,加上三天两夜的抢修,不到十天顺利返回。

29岁的宋高泉是宋成栓的徒弟之一,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90后之一。从2014年来汉缆工作以来就跟着宋成栓学习技术。这次的抢修他也去了现场。

“当时海边风沙大、潮气重。而软接头过程对环境要求是很严格的,不能有一滴汗液、一粒灰尘。为了防尘,工作棚外密不透风地包裹着塑料膜。我们身上也裹着厚实的防尘服。加上天气炎热,汗排不出,紧贴在皮肤上十分难受。”宋高泉告诉记者,“我们几个同事轮班,还能出来透透气。但是师傅这三天两夜几乎不眠不休。”

“海上情况复杂,比如涨落潮、风浪等等,因此必须把握抢修时机。”宋成栓说道。

最重要的品质是坚持

“师傅最大的特点是仔细,他指出的很多细节问题都是我们平时容易忽视的。但每次指出时我们都心服口服。”宋高泉说道。

宋成栓目前为止已经带了近十年徒弟了。“开始时不能要求太严格,等他能安下心来再逐步收紧……”他说起了自己的带徒心得。面对记者的提问“技术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他只强调了两个字——坚持。

三十年的行业坚持,不满足现状的创新坚持,“不能有半点马虎”的质量坚持,坚守岗位的责任坚持……这是宋成栓的坚持,更是中国匠人的坚持。

宋城栓与团队海上抢修画面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