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青岛担当”

2024-01-16 14:31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张炳君 刘晨  

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到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再到2017年、2019年和2023年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共建“一带一路”从宏大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并且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应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科学内涵,积极承担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任务,大胆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共建“一带一路”掀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以丝路精神引领包容性全球化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有一个理念贯穿始终,那就是共建“一带一路”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自中原经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到中亚和地中海的贸易路线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受自然环境、政治宗教、经济发展等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具体指向和空间范畴不断变动,丝绸之路在遭遇战乱时往往中断,在和平时期则会繁荣畅通,因此,丝绸之路的本质内涵是代表和平、交往、平等与繁荣的文化符号。在由发达国家和国际资本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面临巨大阻力和难解困境的形势下,弘扬丝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破解全球化困局的解决方案。

第二,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到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互为因果,全球化的“上升期”往往始自区域中的交流与合作,国与国之间形成产业分工并就贸易、投资、关税、检验、检疫等达成协议,区域一体化的效应不断溢出,加速全球化进程。在全球化的“倒退期”,形势则会逆转,部分国家从全球化的一些领域中退出,缔结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协定,并对区域合作协定之外的国家设置更高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全球化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态势。“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网络,是承载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欢迎所有愿意参与的国家共建共享。目前“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已经从亚欧大陆向非洲、拉美迈进,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共同实现现代化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的重要补充和升华,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串联式”依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并且通过战争来掠夺资源、分配利益和解决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并联式、赶超式的现代化,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上,以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模式,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现代化几百年的历程,必然需要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青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明显

探索陆海统筹发展新模式。近年来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不断增强,获批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青岛港累计开通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42条,集装箱航线总数近200条。青岛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2900列,常态化开行31条线路,通达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拥有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3条,开行连接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至青岛港前湾港区之间的短驳班列线路,创新打造“前港后站、一体运作”海铁联运服务模式,逐步构建起“点线面”复合发展的海铁联运新格局。胶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总数达到14条,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航空枢纽节点城市。

探索制度型开放的新体制。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着力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功能。上合示范区成功举办“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全面拓展与中亚国家能源、农业等方面合作,设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秘书处办公室,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功挂牌。青岛自贸片区累计实践形成285项创新成果,其中,“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全国推广,原油进口“先放后检”监管模式、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等获海关总署全国推广,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模式创新、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等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

探索对外合作交流新空间。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青岛市境外投资主要目的地已达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额近百亿美元,8个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完成投资近15亿美元。青岛市国际友城数量达到86个,其中与3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42个城市结好,与上合组织12个国家15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或确立结好意向。持续拓展科技、金融、文化、体育等多领域交流合作,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和中泰轨道交通、中沙石油能源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引进德意志银行、韩国产业银行、星展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举办青岛国际水彩节、“相约青岛”中日韩亚洲乐团民族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和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海上国际马拉松、上合组织国家国际象棋团体赛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青岛应有新作为

首先,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中有新作为。要发挥青岛优势特色,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一是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进黄河流域“11+1”海关关际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青岛自贸片区与郑州、西安、霍尔果斯等片区的联动,强化与黄河流域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合作,共建黄河流域国际物流通道,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二是深度融入沿海经济带。要超前研判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国家湾区经济规划布局等给青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依托青岛连接南北方支点优势,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的合作,积极参与东北全面振兴国家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好对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三是建设现代化青岛都市圈。加快莱西—莱阳、胶州—高密等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青潍、青日同城化和青烟一体化,推动青潍、青日和环青岛都市圈城际铁路的规划与建设,设立青岛都市圈城际铁路运营公司,争取承接相关城际铁路线路股权和运营权。

其次,在重大平台开放能级的提升中有新作为。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为更高水平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青岛要抓住国家推进制度型开放机遇,加快释放多平台集成联动和辐射带动效用,赋能全域高水平开放。一是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落实好“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立足青岛全域,集成上合元素,举全市之力把上合示范区打造成为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合作最重要的开放平台。二是升级青岛自贸片区。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继续探索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积极争取在服务业开放领域先行先试,在跨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贸易领域形成清单制度。三是加快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集群,支持胶东国际机场进一步开发国际航线、设立国际通航点,建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大容量快速通道。

再次,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有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目前青岛在科研经费使用、数据要素交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方面仍存在“堵点”“卡点”。一是优化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要推动驻青科研院所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打通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健全科研绩效管理机制,引导科研资源向优秀人才和团队倾斜。二是加快推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尽快明确数据交易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加快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探索数据确权交易机制,开展数据经纪人制度试点,探索规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中介服务。三是集聚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大胆探索,结合青岛的优势和特点,积极争取国家试点任务,放宽服务业准入,丰富服务业态供给,大力发展研究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服务,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作者单位: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