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的新趋势与青岛应对
李光全
消费是当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更是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致因。青岛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城市旅游滨海特色的生动展示,旅游消费对青岛扩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业态创新、文旅融合正成为旅游消费的新趋势
一是旅游消费新业态加快涌现。当前跟旅游消费相关的宅经济、抠门经济、一人经济颇受欢迎,这些旅游消费的新业态需要新的消费供给。此外,出行经济、组团经济、娱乐经济同时并存,如何以消费模式的创新回应需求,同时创造出共享经济的新业态值得思考。消费新业态的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意味着将消费者新需求发掘出来并加以满足,将会成就无限的旅游经济商机。比如知名火锅品牌海底捞进军夜市,形成了新的消费爆点。
二是文旅融合成为旅游热门。和前几年相比,文化型旅游的占比明显抬升,文化旅游类消费涌现出多款火爆旅游产品。相比较自然旅游体验内容相对单一、客观等特征,文化旅游因旅游内容体验的丰富和主观性深受市场主体欢迎。比如,被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网站推介的象耳山公园,因改造时对康有为与山的故事的挖掘,在网络平台上非常火爆,文化、旅游的融合和大象滑梯、廊桥、国学公园等新文化元素的注入,使之成为青岛十大新晋网红景点。同样,其他城市比较火的景点,诸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宽窄巷子、南京秦淮河等,都彰显出网红消费IP对区域消费的引领作用。
旅游新趋势下推动青岛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是对标旅游新趋势,精准把脉青岛旅游消费和旅游发展问题。首先,青岛的文化旅游消费存在着典型的重中心轻外围、重城市轻乡村的问题,文化旅游类项目缺乏青岛全域视角的谋划。其次,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旅游消费地标。青岛自然型旅游特色突出,但缺乏对其文化旅游要素和形态进行深度、链条式的发掘打造。比如,胶州市舶司、城阳的胡峄阳、李沧的古城顶遗址、即墨的金口古港、平度的即墨古城、崂山的法显文化等具有独特价值和特殊意义,但目前存在文化要素发掘不足、放大不够的现象。最后,青岛自然型旅游与其他滨海城市自然型旅游同质化问题突出,亲海型、沙滩型、岛屿型等旅游是沿海很多城市共有的特征,如何立足于山海城一体的特色、以文化旅游融合赋能青岛旅游还需深度探索。
二是顺应文旅融合趋势,挖掘文化潜力、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用好文化对旅游消费的赋能。青岛是个多元文化城市,但是在多元文化中缺乏主导的核心文化,需要着力发掘和凸显青岛“文化树”中的主干文化、主导文化。比如,老城区的文化主要是以德国建筑文化为典型特色,也是青岛对外地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如何放大这种异域风情文化、针对性做大做强旅游消费十分重要。此外,青岛文旅融合要不断加强文化研究,有效遴选出文化主干和文化之核,避免出现以文化碎片替代文化形态等问题。对于青岛的文化赋能和文旅融合而言,文化要讲多元化、凸显包容性,更要强调特色文化的做大做强、文化特色的深度挖掘,形成差异化的文化消费IP。正如西安的唐文化、开封的宋文化、成都的休闲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因其差异性形成的特色化、品牌化,已经成长为城市文旅消费的超强IP。
三是打造消费的新场景、新产品、新模式。旅游新场景的打造是面向消费者挖掘消费潜力、形成新消费的重要途径。郑州培养出了蜜雪冰城、巴奴毛肚、锅圈等新消费网红品牌,这些新消费成为支撑旅游消费的增长点,青岛缺乏类似的本地龙头型新消费企业的产品供给和市场创新。建议青岛加大引进新消费、新零售企业,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积极引入中国首店、山东首店和青岛首店;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以旅游的智慧化、智能化创造旅游消费体验的新空间和新场景;以文旅融合思维赋能城市更新,打造文旅发展的新场域,在即墨金口、胶州板桥等区域加大文化挖掘、场景复原和文旅融合等工作,形成青岛特色的海上丝路游、海防卫所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