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致辞彰显了中国坚定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必将对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前沿窗口,青岛必须自觉担当国家使命,依托承接南北、贯通东西、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连接中亚、中东欧与东北亚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强化开放平台示范引领,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通道
一是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围绕国际、国内、全省、全市、上合示范区圈层,聚焦国际物流、现代贸易、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供给六大关键要素,推进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上合多式联运国际超级港、上合大道总部经济带、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六个重大支撑平台建设,做大做强能源、海洋(风电)装备、工业互联网、冷链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集群,推动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市场主体向上合示范区加速集聚。
二是更高标准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推动改革创新从单一、局部、多点向系统、全面、集成转变,增强改革的综合配套性、系统集成性和协同高效性,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佳、效率最高的“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机制,健全外商投资促进体系,完善外商投诉机制,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建立更加适应新型贸易发展的海关和口岸监管制度。发展壮大片区智能制造、基因科技、“芯屏”产业(集成电路和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等外向型高端制造业。
三是更高质量构建多类型开放平台体系。创新提升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发展能级,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强化临港临空经济区、地方合作示范区功能,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大力推进以“四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临港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枢纽经济示范(先行)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各级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质量。积极在开辟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促进各综保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各类开放平台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强化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及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协定相关通行规则相衔接。
提高要素国际流动效率,打造联通国内外综合交通新门户
一是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亚太日韩、中亚欧美、南亚东盟、蒙古俄罗斯国际运输走廊,培育与上合组织国家“枢纽对枢纽”班列,持续优化“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齐鲁号班列服务产品。新开、加密东北亚航点,稳定运营现有重点洲际及远程航线,适时开通上合组织国家航线,研究开发洲际全货运航线,打造密集型日韩“航班波”,建设国内中转日韩首选地。构建“一环六放射”高快速铁路网,持续优化“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对接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藏走廊、京哈走廊支线三大国家级通道,完善沿海、鲁中、鲁南三大省级通道。深化与郑州、西安等沿黄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合作,依托内陆港延伸枢纽功能。
二是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打造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加密港口集装箱直达航线,创新国际中转监管模式,加快构建辐射东北亚港口群的中转网络。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开发多样化空铁联运、公空联运服务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快递中转口岸。集聚国际知名航运组织和功能型机构,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拓展商贸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功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事仲裁制度,发展国际船舶代理、外轮理货等业务,培育青岛航运指数。
三是打造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创新发展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多式联运模式,形成对沿黄流域物流主要节点和国内沿海重要港口全覆盖的物流体系。构建“通道+枢纽”多式联运网络,创建国家多式联运战略节点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与西安、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集结中心互联互通。拓展以航空快递和跨境电商为主的RCEP国家空港间空公联运业务,构建“电子商务+航空运输+末端公路配送”多式联运服务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海陆空运和贸易全链条,深化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协同推动多式联运提单纳入国际贸易体系创新。
提升开放辐射能级,打造国家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发展集拼、转口等综合性贸易业态,探索建设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扩大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离岸贸易企业参与范围,在自贸试验区及上合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探索支持离岸贸易发展的税制安排。吸引更多带动效应明显的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运营商合作,支持开展“保税备货+新零售”业务。大力发展云外包、众包众创、平台分包、数字制造外包等新型服务外包,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深化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展示全球先进技术、对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平台。
二是构筑双向投资开放高地。研究对标RCEP等国际协定的政策措施,探索形成与高标准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制定外资研发机构指导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青岛建设中国研发中心。健全外国企业对华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构筑地方经贸合作信息平台、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跨境投融资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平台体系,整合全省投资促进机构、海内外山东商会和重点华商组织资源,打造全省企业“抱团出海”的政策高地。扩大政策性信用保险和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着力构建境外商事纠纷(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和全方位监管机制。
三是构建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推动青岛光谷软件园、青岛天安数码城、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等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数字贸易特色园区和基地,打造集企业展示、海外推介、信息共享、项目对接、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贸易服务促进平台。推动西海岸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展数字会展、跨境电商等,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探索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数字确权、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新规则,强化数据共享功能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数字贸易企业“走出去”提供合规咨询服务。
提高国际服务交往能力,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精彩魅力新都市
一是全面拓展国际交往渠道。发挥高访团组的统筹牵引作用,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新兴产业合作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用好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中日韩三方合作机制等城市间合作平台,挖掘服务贸易合作潜能。策划推出面向国际、高亲和力、高辨识度的城市IP,推动优秀文化IP开发、运营和推广。深化传统国际友城友好关系,围绕实际需求优选国际友城发展对象,“一城一策”开展交往合作。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会展、科技、交通等专业类非政府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在青岛设立代表处。
二是全面搭建高端交流载体。加强与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会展机构和会展企业合作,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等高规格国际会议。整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涉海论坛会展活动,积极申创世界海洋发展大会,全面打造“蓝色会都”亮丽名片。持续办好本土品牌赛事,积极筹办国际大型赛事,探索“体育+培训+活动+文艺”等多元消费场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定期举办行业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发布突破性研究成果。加强文化节庆活动平台建设,推动国际文化节庆活动互动,建设国际啤酒之城、电影之都、音乐之岛。
三是全面优化国际公共服务。完善外事行政服务,深化涉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国际化医疗卫生服务,着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养生品牌。梯次招引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未来之星、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建立面向国际的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为来青工作、生活、休闲、创业的国际人才搭建一站式服务港湾,吸引国际人才感知青岛、驻足青岛、生根青岛。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外文标识,实现重要场所国际化标识全覆盖。提高旅游设施及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在重点区域和重要景点设立面向境外人士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