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关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位于青岛上合示范区建设获得了来自中央的支持与肯定。
据此次获国务院批复之前,2019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正式定调青岛上合示范区建设。
当时会议指出,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在两个多月后的国务院批复函中,也大致描述了青岛上合示范区战略建设的重点方向。
虽然没有具体方案的实施细节,但从方向来看,基本与7月中央深改组会议要求一致。
下面我们作逐句分析。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
这句话为上合示范区树立了发展目标与着力方向。示范区位于青岛胶州市,早在批复之前,胶州便是青岛大中心区域的交通枢纽,东连胶东半岛、西通中西部腹地,北至俄罗斯,南进青岛港面向全球,并拥有包括临空经济区在内的多个“国字号”功能区,在这里也将建成山东第一座4F级国际机场,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绝佳承载地。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超70个世界城市已与青岛缔结友好城市,与100个城市(省、州和国家经贸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截止2018年底,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项目761个,协议投资额近百亿美元。已经具备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基础条件。
而在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中,上合示范区也屡有斩获。
其中,在拓展国际物流最为重要的交通项目打造上,位于示范区内的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国内外班列16条,其中6条国际班列、2条国际回程班列、7条国内班列、1条胶黄小运转循环班列,2019年上半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35.2万标箱,同比增长55%。
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如今的上合示范区已经聚集总投资约130亿元的已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约57亿元拟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65亿元加速启动或建设上合国际贸易大厦、博览中心等12个面向上合国家的载体类项目。
集聚了228家贸易企业,实现进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引导本土企业对上合组织有关国家累计投资项目1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4.8亿美元。
“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起点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从新疆出境,终点荷兰鹿特丹港。目的皆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的文章。
与日照毗邻的青岛,则在国家战略中,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
正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连通海上合作战略的连接城市。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
这里强调的仍是要发挥上合示范区的关键作用,加强与上合国家相关城市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在2018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达到55亿美元。进入2019年,1至6月,胶州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2.13亿美元,增长26.2%。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完成集装箱作业量35.2万标箱,增长31.3%,将打造上合国家商品集散中心和口岸型物流枢纽。
“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原文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发展形态一定是海上与陆地齐头并进,形成双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东中西部均衡发展指日可待。
建设发展,交通先行。为物流双向运输带来无限可能,例如今年青岛港开启的“经略海洋港城联动”系列发展推介会的举办,就是个积极的信号,期间,接连与临沂、郑州、西安、乌鲁木齐、聊城等市达成一系列合作,对降低物流费用,促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从大的战略布局来看,上合示范区一定是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国家战略承载地。虽然具体的建设方案没有披露,依然能从战略高位洞察到上合示范区未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促进上合组织各国紧密联系的重大作用。
关于具体建设,国务院还特别明确商务部将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注重总结经验,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且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无疑为示范区未来成功建设,吃下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