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嘉宾 谭楚青 青岛报道
近年来,随着公共数据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和认可,数据交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贯彻数字青岛建设总体部署,华通集团认真落实《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突破攻坚方案》的“1346”总体思路、6大工程、28项重点工作。聚焦数据“资源化、资产化、价值化”,充分发挥华通集团产融融合优势,独创“产业为本、运营为势、创新为先、场景为翼”的公共数据运营平台“青岛模式”。
加速赋能实体经济发展“青岛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2022年,华通集团所属的华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智研院”)在青岛市的相关部署下,开展了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工作。先后实现多场景突破,上线金融与医疗专区,为青岛市的金融与医疗行业内企业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通道。今年3月,平台应用场景迎来新的突破,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海洋专区正式上线,构建了高度开放共享的海洋数据交易运营环境,让海洋领域“沉睡”的专业数据有了流转渠道,在全国率先形成高精度、实时化的海上信息服务能力,为关联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
平台网站首页
在此背景下放眼全国,青岛数据运营从政策到践行已经初步突破了数据交易的困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了解,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已汇聚公共数据目录5115个,涉及工商、医疗、教育等20个领域,总数据量1.6亿余条,力争年底达到高质量数据2亿条;正在进行企业等数据资源的汇聚,为市场化运营提供数据保障。
赋能实体经济方面。通过以数增信,平台通过企业数据信用模型为企业增加信用,为17家企业融资33笔合计2.37亿元,按下赋能实体经济快捷键,缩短企业融资时间,从平均30天缩减到15天;通过以数搭桥,平台为24家企业担保26笔合计7279万元;通过以数赋链,平台为大宗商品采购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产业链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数据、运费收支数据、货主上下游企业数据支持,大宗商品产业链实现产品采购超3万吨,额度超2500万元;网络货运订单量超1万单,额度超4000万元;通过以数促融,平台正在积极搭建产业,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实现实体信用和数字信用相结合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实体产业链,实现融资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数据资产评估方面,青岛市于全国率先探索数据资产评估工作,并已经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和数据资产价值评价工作。2022年12月29日,在全国率先探索数据资产评估依据建设工作;2023年3月22日,颁发我市第一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3月28日,华通智研院作为发起单位,联合中国信通院、联通集团、雄安区块链实验室等发布全国第一个《数据资产价值与收益分配评价模型》标准;4月28日,率先发布按照“数据资产价值与收益分配评价模型”标准开发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价模型。
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价值与收益分配评价模型”标准暨海洋专区上线
盘活数据资源价值打造一流数据交流平台
数据“掘金”,开放流通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公共数据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和认可,数据交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大数据交易仍处于起步阶段。
公共数据运营产业的优势就是能够将不同行业的各类数据整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立体数据绘图,并从用户的角度重塑数据模型。公共数据运营平台让信息不再是一群“孤岛”,数据从产生到发挥要素作用的全过程涉及漫长的产业链,如何实现交易与产业链中的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分析、应用、保障等节点相互作用,打造多元的综合服务,是公共数据运营平台能发展的关键作用。
通过不断创新应用场景,青岛市公共运营数据平台先后上线金融、医疗和海洋三个业务专区,推出“数据保险箱”等特色产品。目前正在陆续打造产融专区,做好“公共数据运营一个平台”和“融资服务一件事”建设工作。合作航贸金、跨境贸易、现代商贸等专区建设。
城市云脑大数据展厅
据悉,华通智研院将以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为契机,以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为依托,开展数据资产评估等创新业务,打造数据资产流通链、服务链和价值链,进一步促进数据高效流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可用不可见”构筑数据安全“防火线”
伴随着数字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平衡发展数字经济与保护公共数据、数据开发利用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发展的重点之一。
华通智研院建设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搭建隐私计算可信执行环境,同时支持社会企业单位应用模型上传,允许企业在该“黑盒”环境内使用数据进行模型计算,环境内部封闭,进出严格审计。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完成数据计算过程以达到数据隐私安全和数据资产保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