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决策部署。实施城市更新,既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的重要举措。
以城市更新提升湾区城市宜居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使其“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城市更宜居是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之一,实施城市更新,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向,聚焦解决老城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湾区城市宜居品质。
一是以城市更新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居住是城市第一功能,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居民需求,城市更新首先要以满足居民居住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青岛可以借鉴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古城南路等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成功经验,在保留原有街巷格局肌理和原有建筑基本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加大对居民住房的更新改造力度。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本体维修、老住宅外墙安全和保温节能整治、老楼结构抗震加固和电梯加装,以及居民楼楼道内的墙面粉刷、栏杆和扶手更新、门禁管理系统加装、无障碍坡道建设等措施,使住宅外立面整洁美观、楼道内整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便捷,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以城市更新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青岛老城区因建成年代久远,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缺失或破旧、配套功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更新改造供电、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线管道,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停车场,加装充电桩和老龄化公共设施,完善消防、防灾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等,补齐老城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老城区的设施韧性和安全韧性。
三是以城市更新提高老城区环境品质。环境问题是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脏乱差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提升老城区宜居水平的重要环节。青岛应从住区绿化、围墙美化、垃圾分类、公厕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改善老城区的环境品质。积极推进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化廊道建设,充分利用街角道旁、小区周边等处的边角地、畸零地和拆违治乱腾退的小微地块进行绿色改造与功能提升,使其成为既绿色优美又有文脉印记的新型公共空间。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城市道路高频次洒水抑尘和常态化清扫保洁。及时对公共厕所、道路上的雨水口和垃圾桶等重点部位打扫清洗,使其时刻保持干净整洁,以点带面改善区域环境。
四是以城市更新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和市民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提供公共服务是社区的基本职能和建设完整、友好社区的核心要义。青岛城市更新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全龄友好目标,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实际需求,帮助社区因地制宜补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托幼养老、休闲健身及便民商超、快递收发、智慧停车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引导社区在做好综合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安全、科学普及、就业指导、人民调解、慈善公益、助餐问诊等专业化、便利性服务内容,使社区成为居民的温暖之家、幸福之家。
以城市更新优化湾区城市宜业环境
城市更新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原有产业变革、新兴业态衍生和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低效片区(园区)的“腾笼换鸟”和老旧商店仓库、厂房车间、公用建筑等的转型升级,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为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进而推进产业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创业就业。
一是以城市更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深圳蛇口网谷项目是通过城市更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典型案例。该项目位于深圳南海大道与大南山之间,占地约20万平方米,改造之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厂和铁皮房、堆放生产材料的仓库等,通过更新改造释放出产业空间,重点发展网络信息、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三大产业,形成了以网络信息科技和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网络科技产业带和滨海文化产业带,为城市更新、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份真实的“深圳样本”。青岛应借鉴深圳蛇口网谷项目经验,结合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和低效用地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老企业搬迁等,根据不同区域承担的不同功能,为产城融合度高、轻量化等特点的产业或业态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是以城市更新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产业升级是城市更新的核心驱动力。自2018年起,北京将属于首都核心区的北京坊由一个传统历史街区升级打磨成一个融合文化艺术、设计创新、生活方式、消费体验、餐饮美食等业态的复合型开放式商业街区,成为独一无二的国际文化商业样板和成功的城市更新范例,被称为“老城复兴金名片”。青岛的城市更新中,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新拓展的发展空间,立足自身产业布局、空间特色、发展基础等,选择依托人才、信息、资金的产品设计、技术开发、钻石珠宝等都市型高端工业,与现代工业相配套且适合在市区发展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和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密切相关的教育研学、商贸服务、展览展示、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等消费性服务业入驻,促进原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充分改造、转型升级原有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圈、老商务楼历史建筑等,植入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现代商贸等高端服务业,以重振老街区活力,助推老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城市更新提高湾区城市宜游水平
老城区既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基本特质,其中蕴藏着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遗存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风貌、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民风民俗、生活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这些彰显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文化遗产,不仅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的灵魂。城市更新中,应充分挖掘老城区的旅游资源价值,不断提高湾区城市宜游水平。
一是以城市更新打造文旅精品项目。近年来,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全市旅游品质提升攻坚等行动的持续推动下,青岛老城区的宜游功能不断完善,从中山路、大鲍岛到邮轮港区、登州路,老城区高品质文化旅游带已经初具雏形。在接下来的城市更新进程中,要从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宜游的标准和要求,创新活化利用机制,充分挖掘老城区各类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升完善与之配套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培育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等文旅新业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对优秀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等,应继续深入实施“阅读建筑”工程,将其发展历程、特色价值、历史地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网红打卡地;对历史文化厚重的历史城区和文化街区,应通过风貌复原、场景还原等方式,辅之以传统美食、民俗风情、特色旅游纪念品等,实现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成为独一无二的特色文旅项目;对传统城市商圈,应按照“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理念,通过改造提升,融入时尚购物、网红经济、特色餐饮、康体休闲、精品客栈等丰富多元的消费业态,推动其向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转变,在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关注和参与,让游客从中体验到老城区的老风情和新气质。
二是以城市更新打造新型节庆品牌。节庆活动是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和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塑造旅游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放大2022青岛国际邮轮节、首届上街里啤酒节、2023青岛·市南上街里·逛春天旅游艺术季等活动示范效应,举办历史街区IP巡游、里院演艺、文化展演、非遗展示、时尚购物节、餐饮消费欢乐季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同时大力推进“旅游+城市”“旅游+文史”“旅游+元宇宙”融合发展,打造充分展示老城区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的新型节庆品牌。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