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商务部网站公开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整理五大类共20项典型经验面向全国进行推广。青岛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支撑商贸物流高效运行”和青岛市“标准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发展经验作为典型入选。
2021年,商务部确定了15个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城市和94家试点企业展开试点,计划从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组织开展试点建设和经验总结。青岛的两项经验能够从109个试点中冲出重围,在第一序列率先得到推广,这是对“青岛经验”的肯定,也代表青岛在商贸流通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为全国贡献了新的发展动能。
商务部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发挥试点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商务部还要求当地有关部门,推动试点单位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向商务部进行反馈。
同时,商务部的持续关注也意味着未来青岛在该领域展开的工作将继续得到重视,创新资源将进一步汇聚,青岛商贸流通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当下,正是各个城市扩大内需,激活经济的关键节点,商贸流通领域的“青岛经验”获得国家认可,无疑说明青岛探对了路、定准了向,“青岛信心”将更加坚定,以更精准的要素匹配、更畅通的贸易渠道释放更强的发展动能。
1、标准化智慧供应链,串起要素“大流通”
对于步入加速轨道的新能源车,“保供”是2022年的主旋律。比亚迪即是在日日顺提供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中,稳住了供应链——通过智能下单、全流程监控、智能调仓等技术手段,实现灵活调动就近物资资源,使汽车零部件运输过程更加高效、准确。
借由这套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日日顺供应链制定了智慧物流行业首个国家标准,填补了物流行业标准空白。同时,作为脱胎于海尔的供应链生态企业,加之十数年覆盖家电、家居、汽车、出行、跨境、冷链等众多领域的实践经验,日日顺已构建起覆盖全国、进村入户的仓储物流和服务网络。
而此次作为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日日顺身负的关键标签依然是智慧赋能下的“流通”。
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之一,也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对冲风险的最佳手段。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来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来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的监管,来营造更加透明的营商环境。
建立统一大市场,目的在于实现商品、要素更加充分便捷地流动,降低流通成本,促进更多更大的合作共赢。只有降低流通成本,让要素、商品更加便捷地流动才能真正激活这个超大规模市场。
相较于传统物流,智慧供应链的真正威力或许并不在数字加持下的可视化、移动化特征,而在于现代技术带来的高渗透性和信息集成性,这样才能真正以需求为驱动力,实现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动与协调,让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做出快速响应。
以日日顺供应链位于黄岛的 VMI智能仓为例。在这个智能仓中,日日顺供应链搭建出一整套的原材料数字化交付体系:借由拉通信息流,为供应商提供收货、仓储、分拣、齐套、短驳配送服务以满足工厂敏捷生产需求。
这种从源头切入,实现供需要素精准匹配的智慧供应链,无疑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刚需”。
2、“青岛标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同时入选第一批试点方案的,还有青岛市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形成的“青岛经验”。
随着我国内外贸市场规模扩大,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拉开,就更加需要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内外贸一体化经验来提升要素流动能力,提高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水平。
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双节点”,外贸进出口已经突破9000亿大关的开放城市,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现状让青岛更有动力,也更有能力整合资源、以统一的标准体系推进内外贸融合加速。
青岛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入选试点之后,青岛印发《青岛市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新的探索。《方案》整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多层级的标准,形成覆盖商贸流通全要素的服务规范。围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青岛以上合示范区为抓手,尝试“以运带贸,以贸促运”,推动“日韩陆海快线”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运营,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联互通。
将不同的标准体系进行整合,以点带面形成一套“青岛标准”,正是青岛“蹚”出的行之有效的新路径。在这套“青岛经验”获得国家认可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的同时,青岛也在持续搭建平台,推动内外贸融合更加深入。
2022年底,青岛成立了内外贸一体化促进会,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此外步入2023,青岛还将积极筹办“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青岛正通过不断的交流打造更加统一的要素和市场,让“双循环”更加通畅。
3、青岛经验,“双料”输出扩内需
无论是基础供应链的智慧化加速,还是双循环渠道的顺畅流通,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更好地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持续高企,国际需求面临着波动收缩或进一步加剧的风险,而这也正是中国着力发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原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把扩大有效需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就是抓住了“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核心,在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中的阻滞,清除散布于国民经济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影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从而实现充分竞争,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这同时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大国经济的优势所在。而青岛,恰恰为微观与宏观循环输出着双料“方案”。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与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把“扩内需”摆在今年工作的第一位,借由项目与投资,青岛不仅积极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保证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同时也在不断升级消费内容与消费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驱动,需要流通作为基础。而此次入选的两个“青岛方案”,可谓“对症”“切题”,增加有效供给,创新制度供给,提升要素组合的效率,打造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青岛经验”获得推广,是对青岛发展成果的一次认可,是以商贸流通撬动内需的一粒火种,也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