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数字化转型激活青岛实体经济内生动力

2022-12-19 10:36 来源:闪电新闻
分享到:

未来产业竞争,说到底是数字化的竞争。谁能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完成产业从供应链到价值链的全链条重塑,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得先机。

12月15日,《青岛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外发布。方案提出8大行动20项重点工作,涵盖智能工厂改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突破等方面,是青岛今年以来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上持续加压奋进、阔步前行的生动体现,吹响了未来三年青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冲锋的号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青岛牢牢把握住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实体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发挥“工赋青岛”模式的引领作用,不断推动数字化新技术在更多环节、更多企业、更多行业创新应用,全市数字化转型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制造业开辟出更广阔价值空间的同时,也带动数字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动力。

不仅如此,青岛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创新实践也不断打破地理界限,通过“工赋青岛”模式的复制溢出到更多地区,贡献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青岛智慧”。

越来越多企业享受“数字化”红利

办公座椅中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气弹簧,如今都是在5G技术加持下生产制造出来的,这恐怕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今年6月,作为宜家家居供应商之一的青岛奥德精密器械公司,完成了智能工厂建设。在这里,生产设备通过5G网络将信息传递给“工业魔方”,企业内部各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实现了生产透明化管理。如今,奥德气弹簧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成本降低了10%,产品研发周期也较之前缩短50%。

2019年才刚刚在国内商用的5G,是不折不扣的新技术。诸如奥德一样的青岛中小企业积极拥抱5G,正是青岛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上不遗余力的最好例证。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城市,青岛只有不断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将先发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

今年以来,青岛依托全市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全国首创的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找准转型痛点、难点,精准对接场景。目前,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发推出1428项线上服务和15655个赋能应用;场景服务平台累计注册服务商494家、企业4919家,分行业动态发布场景3550个,达成合作意向近800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2022年度新入库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500余个,推动企业完成244个两化融合升级项目,新认定90个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目前,全市“上云用数赋智”企业达到4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3.4,持续保持先发优势。

不只是中小企业。大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引领是青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特征。这些企业步履不停地创新,也在不断刷新青岛数字化转型的“高度”。

已在数字化转型上实践多年的海尔智家,如今已经开启了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变革,并延伸到企业的上下游,形成数字协同力,并围绕用户体验主动创造新业务、新模式,引领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变革。今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整体费率再优化0.8个百分点,至此已实现3年3连降;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增长20.3%,单季利润增速持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一步海尔智家会加速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持续加深目标、组织、机制、流程的4个数字化重构,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帮助海尔智家走到全球制造业重要位置。”海尔智家副总裁王晔表示。

前不久,海尔智家、中车四方股份、赛轮等青岛3家企业入围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数量占全国10%。截至目前,全市获批立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15个。

撬动数字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青岛制造业基础雄厚。数字化转型于青岛而言,既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路径,也是撬动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丰富的创新应用机会和场景,正在激发青岛数字产业释放出更强活力。

工业互联网原生产业中一个个实力派新面孔的诞生是最为直观的变化。成立于2006年的软件企业华正信息,近年来瞄准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转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如今,华正信息打造的Tunny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高铁制造、化工生产、物流运输、智慧港口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最新一批全国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华正信息榜上有名。“未来,华正信息将充分发挥平台的赋能示范效应,携手工业互联网生态伙伴,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共创‘青岛方案’。”华正信息CTO韩涛表示。

人工智能等新兴软件也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下,在青岛快速成长起来,为软件产业带来增长新动能。今年初登陆资本市场的“AI+制造”第一股创新奇智正是因为工业互联网与青岛结缘,并将总部落户青岛。而今年上市后,创新奇智并购了在数据采集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崂山企业奥利普,以此形成了更加有竞争力的业务布局。而奥利普也在创新奇智的技术赋能、管理赋能以及资本赋能下,实现了更好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2个、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9个、省首版次高端软件134个,获评省优秀软件企业11家、省优秀软件产品29个。

事实上,今年青岛屡屡在国家面向未来的重要“新基建”布局中抢得一席之地,也离不开一直以来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引领实践。

今年5月,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作为我国互联网网络架构的顶层关键设施和国家重要通信枢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开通将极大提升网间通信速度和质量,为青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发展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布局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中,青岛参与建设山东分中心,中心全部建设完成后,将构建面向全山东的数据资源汇聚、流通和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大数据管理和赋能体系,助力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这些“新基建”无疑都将为青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工赋青岛”模式辐射更广范围

作为先行者,青岛在数字化转型上蹚过了不少“无人区”。而依托这些年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青岛加快探索形成“青岛能突破、山东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数字化转型“工赋”模式,并逐渐形成溢出效应,助力更多地区产业升级。今年,在“工赋青岛”模式已推广至安徽、江西、四川、陕西等地区的基础上,青岛更进一步瞄准区域产业合作,输出服务能力。

就在刚刚举办的2022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胶东半岛五市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众所周知,胶东五市各有禀赋,区域一体化的难度不低。而想要攥指成拳,关键在产业一体化、难点也在产业一体化。平台则将助力破解这一难题。

平台从“资源、设备、数据、人才、政策”五个要素入手,打造解决方案资源池,推进区域重点设备上云,建设区域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推动胶东半岛一体化政策推广,形成胶东半岛的“区域资源一体化、区域设备一体化、区域数据一体化、区域人才一体化、区域政策一体化”。

无独有偶。“工赋上合”平台也在2022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正式上线。而这一平台承载着青岛的更大野心——瞄准国际合作,以上合示范区为主体,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契机,担当国家使命,探索打造中国特色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在产业链带动的“二次开放”中实现合作共赢。平台将统筹上合示范区的企业、园区、行业、政府等基础数据,构筑起“数字上合”产业底座,建设上合示范区“十链合一”协同创新、共生共赢的新生态。

根据部署,未来青岛还将积极开展黄河流域工业互联网合作,引导卡奥斯等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沿黄流域重点省份和重点城市,积极推广“工赋青岛”模式。

在数字化转型上奋步疾蹄的青岛,定将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谱写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