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几代青岛人来说,“长生牌”花生油,早已不单纯是一种浓香的味道,它也是这座城市的一种特殊味道。百年“长生”,世纪传承,一缕浓香溢岛城。历久弥新的“长生”,记录着城市的人间烟火,承载着我们无数人的美好记忆。
青岛长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7年,作为一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国家大型综合性粮油加工企业,同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浓香花生油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食用油行业唯一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金奖的企业。
2000年,历史悠久的青岛植物油厂经过整体改制,组建成青岛长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保持了全国花生油优势龙头企业的地位常盛不衰。公司的“长生牌”花生油作为中国知名品牌,更是以百年的坚守与专注,成就花生油品质专家;以辉煌的金奖品质,铸就百年品牌的经典传奇。
回顾“长生”的百年发展历程,从1917年在青岛“奉天路”(今辽宁路)建成的企业前身,到1966年推出中国第一瓶浓香花生油;从1988年受国家委托起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浓香花生油国家质量标准GB8615-88,到2003年开拓欧洲市场就创下5000吨出口英国的佳绩……在坚守“长生”古法压榨工艺、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长生”产品的发展创新从未止步。可以说,走进“长生”,就是走进中国花生油古法压榨工艺的标准史、发展史。
世纪长生百年传奇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殖民化的发展,青岛成为了列强角力的重要场所,重要的战略地位更使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东西方殖民势力,围绕青岛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展开了全面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花生油为代表的青岛近代食品制造业蹒跚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17年油厂初创与背景
1920年榨油工人在清理油粕
随着花生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传统的榨油业增加了新的原料,花生油很快成为大宗商品之一。十九世纪末期,花生油、豆油已取代麻油、菜油成为青岛地区榨油业的主要产品,其产量也相当可观。在1898年以前,已小有名气的“齐记油坊”在青岛崭露头角,“齐记油坊”采用祖传小榨工艺,秘方纯手工生产流程,使花生油保留了最原始天然浓香,当时生产的“齐记花生油”总是比其它油坊的花生油香味更浓,并且营养丰富,健康养人。优异的品质使“齐记花生油”获得了时任胶澳长官的充分认可,一时名声大噪,当时人们拂晓时分拿着盛具排队打油的场景,更是盛况空前,从此,“齐记花生油,好油似人参”的传说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
1914年日德战争在青岛爆发,日本攫取了德国对青岛的控制权。日本为巩固殖民统治,开始全面控制青岛民生经济,花生油制造业首当其冲。
1917年,“长生花生油”的前身正式诞生。
《胶澳志·工业·食货志》(六)花生油工厂:
登莱二属本为豆油出产之所与牛庄相伯仲然山东所产之黄豆质劣油少不及东三省之优近三十年来山东豆油遂为东三省所压倒于是有花生油起而代之山东花生产额虽未逮东三省之大豆然前途亦正不可限量而花生油之畅销欧美及广东尤有一日千里之势粤人仅供食用而欧美则以充制胰之原料或改制清油为用甚大所惜我国旧式油坊不能改良本埠虽有数十家之油坊不能敌日商一家之产量又以日人经营油坊以输出为本务若专事制油亦难获利故华商愈觉望而却步外人或谓我国固有花生近年因有病菌以致种子退化壳坚实小而洋种粒大油少又不适于榨油之用是知工业之进步有待于农业之改良正不必以一家一时之得失为从远也兹就调查所及将华商所组旧式油坊与日商所组新式油坊分列二表如下。
据《胶澳志》记载:
“民国六年十一月,(也就是公元1917年),日人竞设工厂于台东、沧口等处,其资本较巨者,有内外棉纱厂……三井油坊、东和油坊。两家油坊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为在中国首屈一指之新型制油工业,坐落于奉天路”。
奉天路(今辽宁路)上的三井油坊和东和油坊,就是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对“齐记油坊”威逼利诱,在获得的齐记花生油秘方生产工艺基础上建立的。
掌握着世代相传的传统榨油技艺的齐铭,迫于生计来到三井油坊负责榨油生产工艺控制,结合祖传小榨工艺,使花生油保留了最原始天然浓香,榨出的花生油总是比其它油坊的花生油香味更浓,所产花生油油品极优,百姓认可度高,自此民间传统榨油技艺与工业化油坊机械作业相融合,衍生出传统机械初榨工艺。
“长生”的前身是三井油坊与东和油坊,其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
三井油坊和东和油坊轻易地垄断了青岛花生油的供应,成为了青岛地区最早的花生油生产规范企业。
这两家企业就是后来青岛百年花生油企业——青岛长生集团的最早前身。一代传奇,于此发端。
青岛植物油厂的发展与演变
一、建厂与变迁
1、(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由日商创办东和油坊(辽宁路85号)、三井油坊(辽宁路90号)。
辽宁路85号东和油坊,是日本人三宅训六,于民国六年(1917年)11月始建,厂名为东和油坊第一厂。《胶澳志》载:东和公司有机器设备16台,制作品类为花生油、花生饼,每日制油25吨、饼33吨,每年制油5500吨、饼8500吨。销路为广东及欧美地区。时有工人数:中国人150名、日本人7名。
1937年12月18日,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前夕,时任市长沈鸿烈下达命令,实施焦土抗战。东和油坊等日商工厂亦被炸毁,破坏了机械设备。日军进驻青岛后,将炸毁的八台榨油机进行了修理,移于华阳路34号,翌年6月投入生产。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了东和油坊(接收大员是郭绍文,谢庚年等),接管后分别归属国民政府粮食部、中国石油公司、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直至青岛解放。
2、华阳路34号峰村油坊,是日本人峰村正三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2月创办(现位于华阳路上的橡胶公司),时有工人数:中国人60名、日本人4名。1937年被东和油坊收购,改名为东和油坊第二榨油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与辽宁路85号东和油坊一厂合并为青岛植物油第一厂。
青岛植物油厂在原三井油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厂区。
3、辽宁路90号三井油坊,是日本人宫田真吾于民国七年(1918年)11月开设创办,制作品类为精致花生油,同时还倒卖花生米,花生饼、布匹、茶叶、白糖、土产等其他物资。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青岛植物油第二厂。
4、辽宁路98号三菱油坊是日本三菱株式会社青岛支店,于民国十年(1921年)创建的(即后来的针织三厂厂址)。制作品类为落花生粗油及精制牛油,每日精制清油四十吨,销路为日、英、德、美等国,同时也专供日本海军需用。民国十二年(1923年)被毁一次,约损失三十万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青岛植物油第三厂。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接管日商企业。
日本人在青岛榨油厂大都资本雄厚,设备先进,控制了整个青岛榨油业,当地华商虽有数十家之油坊,竟不能敌日商一家之产量。1922年设峰村油坊后,机器榨油更是大兴。至1928年,山东共有25家新式榨油厂,青岛就占了20家,成为花生油生产中心。到1933年,青岛仅日商经营的花生油厂已有17家,其中以东和油坊最大。
日寇二次侵占青岛期间,为支撑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实行所谓“以战养战”的政策,大肆掠夺青岛地区的物资资产,华人所经营的油坊工厂,多被以“军管理”、“委托经营”、“组合合作”等方式予以控制。伪特别市公署极力配合日寇的侵略政策。1943年7月23日,在收购花生油等物资时,伪市长姚作宾竟恬不知耻地说:“目的在于增强友邦之战力”......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接收青岛。10月,南京国民政府粮食部粮政特派员办公处接收日伪粮油组织及工厂,改东和油坊为第一花生油厂,三井和新兴油坊(今广饶路1号)合并为第二花生油厂,三菱油坊为第三花生油厂,东华炼油公司为中国植物油料厂。1946年1月,国民党行政院长宋子文抵青,组织成立山东青岛区处理敌伪产业审议委员会,对青岛的各企业、房产、物资等接收。4月,三个花生油厂归中国食油公司管理。
1948年1月7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齐鲁公司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果夫授意下,接收了青岛啤酒厂、青岛橡胶厂、青岛植物油厂、青岛玻璃厂、青岛面粉厂等企业。这些都是青岛最为优秀的企业,垄断了市民日常生活品的生产经营。第一、第二花生油厂合并易名为齐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第一植物油厂,第三花生油厂易名为青岛第二植物油厂。
1945年植物油厂厂址
1948年2月13日,经齐鲁公司批准,将第一植物油厂和第二厂合并为一厂,定名为“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植物油厂”,辽宁路98号植物油三厂改为二厂。
辽宁路94号,是日本人于1938年前后开设的军用被服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改为国民党的军用被服厂,直至青岛解放。
日本人于1938年在沧口娄山后厂以南建设炼钢厂,通称“北日钢”,厂周围建了10个烟囱,是炼焦炭的炉。因为炼钢需要焦炭,在用煤炼焦炭以前,必须先将煤用水洗一遍,再用洗煤的水炼出火油。当时沧口油料厂厂名为东华炼油公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植物油料厂,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宋子文的产业。
青岛解放后成立的植物油厂三分厂,属于青岛食品工业公司管理,后又改为山东外贸粮油公司领导。青岛解放后本厂正式开工生产,有职工300多人,有榨油机四台。
二、青岛解放后演变情况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接管并定位为三个油厂,属青岛实业公司领导。到1954年又改为青岛市轻工业局领导。
1950年2月,齐鲁公司植物油厂二等优秀职工留影纪念。
1951年,山东省工业厅将齐鲁企业公司植物油厂更名为国营青岛植物油厂。同年末,将国营青岛植物油厂移交青岛实业公司管辖,1952年易名为青岛实业植物油厂。
1952年,中国油脂公司青岛油料第一厂全体职工留影。
1957年,青岛植物油厂一分厂二车间甲班先进小组合影。
1954年秋,轻工业局将植物油一厂厂址划给了橡胶六厂;将辽宁路98号(植物油三厂)厂址划给了针织三厂。将辽宁路90号植物油二厂改为青岛植物油一厂,后院(原广饶路1号新兴油坊)为青岛植物油二厂。辽宁路94号在青岛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接管了国民党的原被服厂改为青岛植物油厂修配车间。
沧口娄山后油料厂,青岛解放后属于中国油脂公司山东省分公司领导,1951年省油脂公司指示,移交给青岛实业公司管理。1952年,在娄山分厂新建浸出车间,正式投入生产用花生饼浸出花生油。到1954年改归为青岛市轻工业局管理时,将沧口娄山油料厂改为青岛植物油三厂。
1959年,国营青岛植物油厂先进科室供销科留影。
1959年青岛市轻工业局根据上级指示,将植物油厂移交给青岛市粮食局。后院香味油车间为一年间,娄山后榨豆油车间为二车间。
1963年秋,建立了香油车间(地址在辽宁路94号青岛植物油厂原来的白铁组处)用芝麻生产香油。到1978年取消了香油车间,将全套香油生产设备转给了胶县香油厂。
一百余年前,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长生花生油”的前身在奉天路(今辽宁路)建厂。历经风雨沧桑,一个世纪后,“长生不老油,政府放心油,百姓当家油”,“长生”的宗旨始终如一。
“长生花生油”不仅仅创造了国家浓香花生油工艺,起草了浓香花生油国家标准,更是传承了“长生人”百年压榨的工艺精华。正是凭借高标准的加工工艺,“长生花生油”才能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中,成就了民族花生油品牌中的经典。
明日请继续关注《世纪“长生”,经典传承——青岛花生油百年发展史(中篇)》
本组图文由青岛长生集团提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