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安排全年攻坚项目1225个,上半年在建项目已达1008个——
城市更新建设,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对于青岛而言,2022年正在开启城市进化的崭新之旅。
2月9日,青岛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正式打响三年攻坚行动的发令枪。号令已响,三年为期!围绕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乱、居住环境差、配套不完善、绿化品质低等一些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青岛加快城市更新速度,让1000多万市民共享青岛的发展红利。
从本质上而言,实施三年攻坚行动,既是“搞活一座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更是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然选择。
这绝不仅仅是一次城市界面的美化,而是一场直面青岛城市发展历程中各种顽疾的全维度更新,是一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行动,更是一项为百姓切实谋求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没有什么比塔吊高耸林立更能传递发展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澎湃发展的动力。”记者从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安排全年攻坚项目1225个,上半年在建项目已达1008个,项目开工率超过八成。
我们能感受到,如今青岛的各个角落都响彻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奋进曲”,一幅城市蝶变的宏大画面,正在青岛加速形成。
解决多年“欠账”,唤醒低效片区
“盼了十多年,终于等到它!”5月22日上午,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一位家住崂山区的市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孤悬”到“落地”,这段搁置了十年的工程再度重启,彰显着青岛着手解决历史发展“欠账”的决心。
据介绍,2011年,全长约7.6公里的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一期主桥建成通车,成为促进青岛市环湾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这条城市要道却在崂山区玉龙路与海尔路交会处东侧位置戛然而止,几座未完成的高架桥已经“孤悬”了十余年,成为城市建设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片拆迁区有3个村庄、多家企业、上百个经营业户,要拆迁的面积巨大。”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工程之一,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一直是民心所盼。为了加快推进工程落地,青岛市区两级密切协作、合力攻坚,建设手续高效推进,通过“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自项目立项到确定施工、监理单位仅用时61天,打造了全市市政行业建设手续办理的样板工程。
在此次三年攻坚行动中,一批以前想干而没有干成、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被逐一解决。
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要面对的“必修课”,也是难啃的“硬骨头”。借着三年攻坚行动的东风,今年我市确定了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楼山区域、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株洲路两侧区域、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区域等10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以点带面带动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城市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业态、焕发新活力。
位于老沧口片区的青岛北客运站,处于青岛市区的核心地带。但占地1.9平方公里的青岛北客站,亩均效益却不到20万元。“北客站及周边区域是市里确定的低效片区之一,融资、拆迁、产业导入、规划落实,哪一项工作都让人头痛。”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贾春梅说,此片区是老国棉厂区域,有近7000户居民,10多家工厂,闲置了10多年没开发。
随着邻近的沧口机场搬迁时间确定,规划终于得到落实。据介绍,李沧区专门成立了城市更新招商促进中心,由区主要领导领衔大招商、招大商,“招促中心运行1个多月,已洽谈300多家企业,签约30多个项目”。眼下,车站的TOD开发项目正加快施工,在完善公共交通基础上,进行综合开发。
科学规划引领,让老城区讲好“青岛故事”
城市更新建设涉及领域多,工作量大,为了应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千头万绪,青岛以更强合力、系统推进三年攻坚行动,成立了市级总指挥部、八大专业指挥部及专项指挥部“三级指挥体系”,统筹推动三年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科学的城市规划也引领着青岛更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步伐。历史城区是百年青岛的发祥地,总面积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内,蕴含着无数城市瑰宝。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城市中心东移,老城区开始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配套交通不足、产业业态低端等问题凸显。自2000年以来,着眼盘活历史城区,青岛进行了多轮改造,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更新工作。
在此过程中,科学规划的引领至关重要。“我市除编制城市总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之外,还编制了中山路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公厕布局、业态策划、店招导则、眺望视廊等专项规划。”据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土地和规划部部长钟勇介绍,青岛采取“分层规划、精准发力、逐一攻破”的策略,编制了每一栋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坚定了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到建筑单体三个层级的保护规划体系。
老城区是百年青岛的发祥地,是城市文化的源头,复兴老城区,唤醒老城区,就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因而深挖文史资源也是重要一环。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文史档案部部长周兆利告诉记者,我市还组织专业力量深度发掘和解读,先后查阅档案资料3000余份,对100多栋重点建筑进行深入挖掘,推进“一房一档”“一路一档”,将500多项文史挖掘成果充分运用于修缮施工、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
在多方合力下,未来三年,青岛历史城区将再聚“烟火气”,焕发全新生机——聚焦中山路及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核心区及4个零星片区,总计开展约17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包含已征收房屋修缮和活化利用、建筑立面修缮和协同区域改造;配套实施55条、约25公里道路风貌改造提升;新建12个停车场,建成后可提供2000余个停车位;完成6个街心公园建设,整体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塑造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特色街区和“5A级景区”。
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青岛通过城市更新建设,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姹紫嫣红的花草绿植、新铺设的硬化路面、配备齐全的健身器材……在胶州市云溪公园里,随处可见前来锻炼身体的居民。就在几个月之前,这个建于1996年的公园却是另一番模样:设施老化严重,垃圾遍地,功能配套不完善。“自打改造之后,遛弯、锻炼方便多了,我每天都得过来转两圈。”云华小区居民王强说。
为了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我市发起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进“12131”系统工程,即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络、建设200处公园绿地、打造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让城市更加美观、更加宜居。
随着三年攻坚行动的强力推进,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青岛市民身边上演。
近段时间,家住市南区沛县路15号的居民靳平喜时不时就在小区里溜达,作为一名居住在此30多年的老居民,他时刻关注着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度,“以前小区内单位比较多,很多事儿都是‘各扫门前雪’,借着这次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政府统一对小区进行更新改造,把老百姓心里想的事都干了,我们每天都盼望着老房子的新面貌!”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相连,与城市发展相系。今年,我市计划启动318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到本月底,所有项目都将如期开建。与此同时,青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不断迭代——迈向“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核心,形成成坊连片的老旧街区(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的新阶段。
城市更新建设事关城市未来。相信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将进一步打开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让“人民城市”的成色更足,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文 刘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