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开年,青岛工业以一场丰盛的政策“筵席”,拉开了新一轮踔厉奋进的大幕。
2月15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金融局、青岛市统计局三部门携手,以现场+视频的会议形式召开“千企万员政策宣贯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会上,三部门针对工业企业当下发展中最关心的热点、难点,解读了青岛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融资环境和重点融资政策产品情况,并宣讲企业统计制度等有关政策规定,为青岛工业企业送上最实惠的开年大礼包。
全市10个区市及各功能区,1百多个镇街,近5千家企业、约1万人线上参加了此次会议,是青岛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策宣贯活动。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决定后势。看得出,青岛对工业开局的表现无比重视和急迫。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在新一轮城市能级跃迁和实力比拼中,工业日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尤其对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来说,能否重塑工业辉煌,是城市能否争先进位的关键。
近年来,青岛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一面“埋头苦干”,一面“抬头看路”,自我检视,直面问题,积极顺应趋势潮流,果断打破路径依赖,确立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全面重塑青岛工业优势。
刚刚过去的2021年,青岛工业在技术实力、数字化转型、城市品牌构建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综合竞争力重回全国“第一方阵”。
成绩属于过往。更何况,越来越多前排城市都在加码工业制造。2022年,青岛工业必须怀揣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向着再突破的目标奋力奔跑。
奔跑需要信心、需要助力,今天这场会恰逢其时。
这是一场无比务实的开年会、出征会,真金白银的“政策包”正是工业企业快马加鞭前行亟需的粮草。粮草备足,企业跑得有力气、有底气;
这也是一场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的动员会,青岛以精准滴灌、高效送达政策的满满诚意,向企业传递发展信心,坚定稳中有进的信念。
2022年,青岛与工业企业,一起向未来!
01
进击的工业,还要再突破
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近年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历“阵痛”后的青岛制造业正强势回归。
数据显示,2021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制造业投资增长24.8%,工业占比近年来首次实现提升,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多数行业和产品保持增长。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8.6%。
在转型升级推动下,新的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建立。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快速成长壮大。其中,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共25个,山东省2个均在青岛)。
持续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青岛工业实力回归。在2021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青岛排名全国第7位。这是青岛连续三年实现排名上升,标志着青岛制造业重回全国“第一梯队”;三度荣获“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和上游,工业增长势头良好为整个经济发展、产业链的畅通和产业循环以及再循环加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和优势。青岛市工业增长快速、结构优化,对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社会就业、稳定市场、增加居民收入都发挥了全方位的作用。
2021年全年青岛市生产总值为141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0%。在城市排位中,青岛巩固了全国第13、北方第3的地位,工业经济居功至伟。
但也要看到,目前青岛制造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硬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还不够高,尤其是产业层次、水平、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青岛工业肩负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期许。
1月12日,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强政策创新供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民营富市。
鼓点催征,时不我待。对于正处在发展紧要关口的青岛而言,“突破之年”要有“突破之举”。青岛工业必须再突破、再追赶!
02
提升政策供需匹配度,实现精准“滴灌”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表现是观察城市工业发展的最佳窗口。
虎年春节,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青岛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工业项目的生产和建设节奏开足马力向前奔跑。
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有300多名施工人员坚守建设一线;海湾集团旗下海湾化学、海湾精化、碱业发展等企业都在满负荷运行生产;青岛北海造船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设备安装和调试……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全市617户规上工业企业加班生产,合计完成产值63.3亿元,同比增长12.1%。
春播之际,企业竭力奋战,城市自当尽心成全、精心滴灌。如何成全?首先要弄清楚企业缺什么、要什么。
春节假期一结束,青岛市工信局就派出11个调研组对各区、市重点企业开展集中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新技术的完善和推广,并扩大本地纱锭产能,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政策扶持。”“2021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51.9%,下一步还将进入氢能源和发电站储能等技术领域,希望政府积极支持公司实现‘倍增’计划。”……
企业要成长,产业要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扶持。2022年,这一需求尤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定调做好2022年的经济工作,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2021年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确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在此背景下,加强政策供给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为了重振制造业、复兴工业,近年来青岛全方位、多角度地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陆续印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传统产业等精准产业政策。2021年,青岛制定印发了《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形成了较完善的“1+N”的产业政策体系,现行“普惠+精准”政策共计65项。
今年以来,青岛又密集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其中,在《青岛市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中,由市工信局牵头实施的政策就多达22项,涉及工业互联网园区搭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补链强链等制造业相关的奖补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对青岛工业企业当前诉求最直接的响应和反馈,是对青岛工业企业踔厉奋进最实际的支持,也是对青岛工业发展信心的坚定与传递,将对青岛工业实现“开门红”起到重要助力。
03
创新形式精准“送达”,打通“最后一公里”
政策的生命力,在执行。好政策出台了很多,但仍有很多企业不知道、不会用。
为了确保2022年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让企业用足、用早、用好,推动青岛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青岛进一步在政策衔接、落地落实上下足功夫。
今天,通过一场会,工信、金融和统计三个部门向工业企业推送政策包套餐,进一步增加政策知晓度,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奠定坚实基础。
效果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
会议结束后,就有企业负责人向观象君表示,这次的政策宣讲内容精准聚焦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统计报表制度,并用实际案例深入讲解工业企业在申请政策中遇到的困难点,克服了以往政策部门分散、申报流程不清等问题,“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会议共吸引了近5千家企业、约1万人线上参加,覆盖了市、区、镇街三级政府部门以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准规上工业企业,是青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政策宣贯活动。
企业叫好又叫座,不仅体现了政策送达的路径精准高效,同时也说明政策的内容恰恰是众多青岛工业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
会上,青岛市工信局讲解了支持先进制造业的“18条”,逐条讲述奖励政策的申报范围、申报条件、实施细则。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先进制造业更是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了青岛重塑工业优势、实现工业复兴的重要路径。在这一路径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青岛工业企业向“先进”发起冲锋。
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发展“阵痛”,要承担不确定性风险,如果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转型的步子无疑就会更稳、更实、更快。
数据显示,青岛制造业专项资金规模逐年上涨,从2018年1.2亿元,到2019年的7.1亿元、2020年的9.9亿元,再到2021年突破了10亿元,其中花在技术改造综合奖补、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和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资金量位居前三。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特别对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制造业来说,转型升级离不开融资的支持。会上,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讲解了青岛重点融资政策产品,以及融资服务专项行动——“春雨行动”,为工业企业梳理了融资路径和方法。
此外,青岛市统计局讲解了企业统计制度等有关政策规定,指导企业财务人员正确填报统计报表。通过讲解,企业清晰了解到,正确填表、及时申报“小升规”,对工业企业影响重大。比如一些制造业扶持政策只针对规上工业企业,所以达到标准的企业要及时关注政策,实现“小升规”,享受更多政策支持。
“开门稳”则踏步实,“开门红”则信心足。
青岛正紧紧抓住开年的黄金时机,出台政策、宣贯政策、落实政策,让企业更便利高效地享受到政策红利,感受到政策温暖,鼓足干劲,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