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服务
关于青岛新闻网
APP下载
正文

本色:沂蒙革命老区里的“红色群落”

2021-11-12齐鲁网·闪电新闻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 在沂蒙革命老区莒县,有13341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入党的老党员。革命年代,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在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闪光。七一前夕,记者前往莒县,寻访那些一心向党、终生无悔的老党员们。

在莒县小店镇山疃村,一场生动的党史课正在进行,讲课的老党员叫薛贞翠,今年94岁,党龄78年。1942年,16岁的薛贞翠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村里担任识字班指导员,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员。

薛贞翠说:“哪个庄里没有党员我就去哪个庄宣传入党,我说我16岁就入上党,我也不害怕,也没车,就只能这么走,我脚上都是磨得泡。”

抗战初,鲁东南地区成立第一个县委中共莒县县委,莒县也随之成为鲁东南特委及山东第一区党政军机关指挥中心和抗战腹地。当时,就是在薛贞翠这样的年轻人发动下,不少青年纷纷入党。

莒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维华介绍:“在1948年的时候有一个统计数字,当时莒县人口有30多万,党员就有1万多人,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后方,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莒县,目前有304名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健在,在记者寻访的过程中,这些都已年过九十的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

莒县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91岁)宋运明回忆说:“刚开始害点怕,这里嘣嘣,那里嘎嘎嘎,后来知道了,怕什么,你怕死能行啊。”

莒县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94岁)苑克治告诉记者:“我1948年入的党,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俺一个班11个人战斗结束还剩俺仨。”

在革命战争年代,选择党的事业,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和牺牲。今年96岁的崔立芬老人依然精神抖擞,1943年的场景她记忆犹新,一天,县妇委会书记王涛抱着刚满月的儿子孟林来到家里,因为斗争环境残酷,请求崔立芬帮喂养孩子。当时,崔立芬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但她毫不犹豫,当即答应。

崔立芬说:“王涛是工作人,把孩子交给我,她去工作。”

冒着被敌军发现的危险,崔立芬对孩子百般呵护,用乳汁喂养,自己女儿的情况却越来越差。

崔立芬儿子蒋学亮告回忆说:“把他(孟林)喂饱以后,剩下的再喂我姐姐,很明显她没奶吃,这么点小孩,造成的身体营养不良,以致就死亡了。”

直到1947年,孟林才跟随母亲王涛去了北京。1993年,王涛去世,孟林遵从母亲的遗愿,把骨灰埋在了莒县这片红色热土中。

崔立芬说:“我自己孩子喂喂搁那头,王涛的孩子我搂着,得用真心才拉巴起来人家这个小孩,得用真心。”

就是用这样的真心、初心,老党员一生都保持本色。91岁的陈淑元和88岁的唐树芳是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夫妻老党员”,家里四代人是党员。新中国成立后,陈淑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6年,他带领村民建水库,修桥梁,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前几年组织上曾提出给他建新房子,他拒绝了。

陈淑元说:“就得跟着共产党好好干,一定干出头来,就是拼命干,叫怎么干咱怎么干。”

陈淑元的孙子、莒县小店镇党委秘书陈维超告诉记者:“我听我父亲说,过去的时候村民过来办事,给你爷爷带点东西,你爷爷顺手就给扔出去了,但是他会说一句,事该办的办,但东西是绝对不能要的,他会说一定不能超越规矩,一定要有底线,这样你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

为保护和传承,山东多次派出工作组,对莒县老党员的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纪念馆,珍藏了20多万张图片、3万多分钟视频资料,每一幅、每一秒都感人至深。

莒县老党员“红色群落”影像记录组成员马成俊说:“在战场上他们是冲锋陷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是领头羊、带头人,抓紧把他(她)们的事迹挖掘出来,把他(她)们的影像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今天我们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用家庭、用青春换来的,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老人的事迹,这就是党员的本色。”

闪电新闻记者 苏东发 王芳 日照台 王立进 张治磊

编辑:于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