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和城镇化双重驱动下,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迎来新一轮加速期。
9月27日,2021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大会在青岛开幕。大会以“科技融合产业,生态赋能经济”为主题,围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应用场景与新经济、能力建设与创新生态”等多个行业热点话题,举办一场主论坛和三场平行论坛,发布多项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重点专项科技创新成果。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赋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一个万物互联、人机智联的数字时代正在开启。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各地争相布局、积极试点,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速。
这不只是技术的革新,要构建和适应全新生态,必须变革观念,打破既有的路径依赖,建立新的路数打法。此次大会的初衷正是共同探讨城市数字化的转型之道,共创数字城市新生态,共议数字转型新价值。
工信部、科技部有关负责人,相关领域院士专家,以及华为、阿里、海信、科大讯飞、海康等行业头部企业聚首,共同搭建起一个全面展示我国智慧城市产业新生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台。
从产业发展到城市治理,青岛在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城市上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今年以来,青岛把数字化转型提升到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上来,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来抓,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在数字化的催动下正发生着深刻变革。
嗅觉敏锐的青岛企业,提前布局,抢抓机遇,涌现出海信网络科技、青岛海纳云科技、青岛文达通科技等一批好手,成为青岛建设智慧城市的先锋。
此次大会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不仅为青岛数字化之路把脉开方,也为牵手更多的城市合伙人、构建产业生态圈、促成更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在重塑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被赋能的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美好。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变得简单而便捷,“城市病”逐渐被治愈。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技与产业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是科技与城市建设发展深度融合的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大力发展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战略途径,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选择。”大会一开场,科技部高新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就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出阐释。
智慧城市是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目前可以覆盖5G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最多的产业,正成为世界城市发展新的制高点,必将是下一轮区域竞争的核心战场。
而疫情,客观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打开了城市智慧化的窗口机遇,因为那些“聪明”的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强,经济社会恢复得更快。
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增强抗风险能力、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对城市而言,谁能主动出击率先出击,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形成优势。放眼国内外,先进城市纷纷加快谋篇布局:被誉为“全球最智慧城市”的新加坡,致力于建设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纽约关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深圳倡导城市便捷服务,同时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政府管理;杭州围绕城市大脑发展数字政府,“一脑治全城”的数智治理体系初步成型;上海着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加码智慧城市建设。
在海信集团副董事长林澜看来,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智慧城市不仅要让市民有获得感,更要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方面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均已制定或实施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
在建设智慧城市这条路上,青岛一直在摸索。
2013年,青岛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成功跻身国家首批“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先后获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奖、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等荣誉称号。此后,青岛在政务、民生、产业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展开智慧化探索。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在大会上对青岛的探索给予了肯定,称“山东省、青岛市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城市云脑和数字政府建设,构建物联感知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着数字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青岛愈发强烈地感受到,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城市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的关键加速器。
2020年,青岛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发起了“1+5+N”攻势;
2021年,“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被写入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并梳理出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加快打造数字社会等多项细分的硬性任务;
仅仅几个月过后,《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出炉,在加快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4个方面拆解出31项重点工作任务并落实为具体的任务书、时间表。
显然,近两年来,青岛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部署上不断迭代加码,展现出时不我待、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建设智慧城市,青岛最大的优势和底气来自企业。
“不布局,就出局。”这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对新产业的态度。
面对智慧城市这一新蓝海,海信没有让机会“溜走”。这一靠消费电子产业确立江湖地位的“金花”企业,早已在智慧城市领域构筑起新的“护城河”:智能交通领域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第一,其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进入了150多个城市,其中,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等高端市场覆盖度达92%。
在此基础上,海信乘势而上,成功进入城市云脑及公共安全、智慧应急、智慧建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慧城市相关领域。
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海信集团的发展战略。本次大会上,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维强表示,到2025年海信目标是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以科技创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幸福亿万家庭,是海信智慧城市战略的关键使命。
一花独放不是春。青岛在智慧城市赛道上,还涌现出海纳云科技、文达通科技、卓尔软件开发、掌上科技等一批本土的新兴企业,他们坚守赛道,在细分领域中各展所长,打造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型智慧城市案例,不断为青岛建设智慧城市增添实力和动力。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诞生至今不过短短13年时间,与浩大的发展声势和美好的前景相比,目前实际建设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感普遍不强,市民获得感有限,城市“智慧”散落在不同业态、不同场景,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产业拉动力不强。
这些共性问题,青岛也同样存在。
如何破题?院士专家、头部企业在会上展开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为青岛及其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思路。
会上,“场景”和“生态”成为高频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提到,纯粹从技术上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非常困难,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中不同主体工作、生活中的痛点构想,将需求细化、拆解、整合,再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效果会好很多。
换言之,让技术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场景是最好的载体。
陈维强在现场发布“智慧新生活之城”解决方案时表示,该解决方案的核心正是基于场景聚焦“人的体验”,“海信从业务应用的角度出发,在‘城市云脑’和‘海信云脑’双云脑架构下,实现数据、业务的深度融合,从中挖掘体验场景,打通智慧家庭、社区与城市全场景、全业态,为市民的生活体验赋能。截至目前,海信已经成功打造了150多个智慧场景。”
华为公有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以“共建城市智能体,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可持续”为题进行了发言,阐述了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处长王力在致辞中也提到,希望企业和城市发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产业时,一定要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生态建设。
新产业犹如一粒种子,需要适宜的生态才能茁壮成长。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产业应用,没有哪一个企业能独立完成。通过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和项目,构建丰盈的产业生态圈,将是一座城市迅速智慧起来的捷径。
关于智慧城市的“造圈运动”,青岛早有布局。“2019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暨智能产业对接会”上,国信集团一口气与阿里云计算、浪潮集团和深圳前海九慧金服等公司签约,开启了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新格局。
今天,海信在会上正式发布“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战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面向智慧城市各垂直应用、业务场景、云脑工具、算法开发及智能硬件等领域,招募300家左右生态合作伙伴,以场景开放合作为基础,构建强大的生态圈。
一场大会,照见城市的前路。在智慧城市的赛道上,青岛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既需要统筹全局的系统规划,也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产业、以产业带生态,让高峰更高,让群峰连绵,最终构筑起青岛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内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