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养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青岛市北区,60岁以上人口数已达26.4万人。如何养老?如何让老人们获得专业照料?市北区在原有机构养老的基础上,打破“围墙”,走出了一条智慧化、多元化的养老路径。
家门口快乐养老“量身定制”52项服务
像往常一样,74岁的杨先生吃过早饭后,来到家门口的辽源路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他在康复大厅的康复训练设备上锻炼着双腿,并不时跟其他老人闲聊几句。
作为市北区打造的22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之一,这里面积近1000平方米,由街道提供载体空间、市北区福山老年公寓投资改造,设有社区食堂、康复护理室、医疗保健室、输液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活动空间,是兼具日间照料、短期托养服务,医养结合的综合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在市北区,养老机构有63家,能提供养老床位10055张。
虽然机构养老以专业服务见长,老人们住得省心。但是眼下,不少老人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图的是住着更自在。面对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市北区“量身定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们家门口快乐养老。
“幸好家门口开了这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像是我们老人的托老所一样,休闲娱乐、锻炼、营养午餐、就医、理发、陪伴在这里什么都解决了。”与杨先生的理由类似,不少老人主动签约了这里的日托服务。
目前,市北区不仅有22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在137个社区设置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部统一配套建设“三室两堂一房”(即活动室、图书室、日托室、食堂、微机课堂和健身房);养老服务站点全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养老服务站点打破机构养老的“围墙”和“壁垒”,把全链条的养老服务延伸到老人家庭,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体检、关怀访视等6大类52项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床位“搬”进家一键呼叫,预约上门服务
“家门口”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专属的快乐空间,同样的守护也延伸到他们的小家。
家住市北区台东街道威海路社区的86岁老人王先生,已经过了两年多独居生活。去年初,他曾半夜突发脑梗,差点连近在咫尺的手机都没够到……想起因为身边无人而遭遇的险情,王先生至今心有余悸。
随着市北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他的难题迎刃而解——台东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智能养老床位“搬”进他的家中,在家就能享受到24小时智能监护。
“在老人家中,中心会安装一套居家智能看护设备,摆放在床头的是居家养老服务终端和智能网关,可一键用来呼叫吃饭、理发、洗头等服务,遇上紧急情况,按下红色SOS按钮一键呼救,信息传到中心后,他们会进行应急处理。”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市北区正推出的家庭智慧养老床位项目,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云系统,通过居家智能看护设备,可以实现养老机构与老人的实时互动,正在为破解养老难题寻找突破口。目前,签约家庭养老床位3264张,完成适老化改造1464户。
吃上“一餐热饭”让老人们享幸福“食”光
住着“里院”、享专业养老服务;饭点一到,“中央厨房”配送到家……社会力量的加入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更高效、更专业。
中午时分,八旬老人王女士家里却没有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开火,午饭怎么解决?就在这时,“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王阿姨,吃饭啦!”一开门,街道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送餐员端着鲜香味美、热气腾腾的饭菜走了进来。
和王女士一样,此刻,市北区还有千余位老人从送餐员手上接过热乎乎的午饭。
“节俭,是老人们普遍的生活习惯,加上人少,很大部分老人不愿意为了一顿饭这么折腾,往往凑合凑合就是一顿饭。还有一部分老人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多次调研中发现,提供合理配餐、送餐服务,是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的最迫切需求。这种现实下,中央厨房成为一个破题的选择。
规范又整洁的中央切配中心、标准化的净菜配送……这是市北区星级养老机构——青岛福山老年公寓的中央厨房。借助自建的养殖基地优势,新鲜无公害蔬菜、散养山鸡蛋、禽畜肉成为中央厨房的主要食材。
为了让老年人吃得放心、舒心,中央厨房不仅为员工办理了健康证,还第一批次接种了新冠疫苗。在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和卫生,他们针对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专门定制少油、低糖、低盐的健康饮食。
截至目前,市北区已经有15万人次享受到“一餐热饭”的养老服务。在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市北区采用多种方式破解养老难题,因地制宜,统筹养老资源,推动服务逐步规范,确保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契合百姓需求。
(通讯员:曹现梅于亚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