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17日讯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日本,从中学开始是要学习我们中国古诗的,日语的读法规律是这样的……中国古诗词文化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的“赏花研讨课”,先来一场带“花”的飞花令吧,之后请大家把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试着用日语介绍出来!”
这是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唐画女副教授和孙玮博士共同“主持”的一堂室外日语课。说是“主持”,是由于课程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同学们的事先准备,以小组协同学习模式完成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从户外选址、分组合作预习、场地准备到课上的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全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起到的是串场主持、观察记录以及点评的作用。
学生之所以能够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得益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今唐画女老师带领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课程创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课程思政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知行合一思政双循环”模型和“学生协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习时空的同时,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分别对标思政目标,实现价值引领和行动融入,达到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知行合一”。如本次精心设计的户外课堂,既通过实践完成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又引领“低头族”们亲自感受逐渐遗忘了的自然的美好,提升文化自信以及团结合作的素养。这也是本堂实践课的思政目标,引导学生从关注、热爱身边的事物开始,培养“爱人”、“爱校”到“爱国”。
外语教育具有鲜明的特殊性,既会直接面对国外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人才提供了阵地。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以“知历史,明时事,辨内涵,巧传播”的理念来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外语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唐画女老师的教学团队通过理论与实践建设,在外语课堂中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盐水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