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时许,观海新闻记者在青岛市民中心看到,这里的办事秩序井然。在市民中心四楼有些窗口办事人并不密集,企业群众“随到随办”。“咨询的市民比较多,因为现在市民中心窗口多了,排队等待情况就会好很多。而且现在网上办事非常方便,市民不用亲自到现场就能办完业务,到现场办事的市民我们也争取一次办好。”青岛市民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说。
市民有序在青岛市民中心办理业务。
青岛市民中心办事不用排队是近年来青岛不断改革创新、流程再造,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市民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的结果,市民和企业办事“少跑腿”“不跑腿”渐渐成为常态。青岛政务服务逐渐下沉到市民“家门口”和指端,“网上办”“智能办”大大方便了市民和企业办理各项业务。据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各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共办理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超过2500万件,其中网上办件量超过1500万件。全市企业设立登记线上申请量占新设立企业总量的98%;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占新设立企业总量的91%。
持续推动“网上办”“就近办”“自助办”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近日对市区两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梳理,超过10000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以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站)”进行办理。上线“智能办”平台,社会团体印章备案、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在内的402项审批事项实现“智能办理”,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办事。以“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为基本要求,在全市建成148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60余项便民业务可以在家门口办理。持续推进“政银合作”,将“自助服务”窗口“搬”至全市550个银行网点和便民服务站,近千项便民业务和审批申报业务可自助办理。此外,公安(出入境、车驾管)、人社、医保、税务以及水电气暖等699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已实现“全市通办”。
为助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立了胶东半岛城市群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机制,四市的私营有限公司设立登记、导游证核发等40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我市办理。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联手全国16省市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通过数据上链共享,实现一部手机,完成跨省公共资源交易。
青岛市民中心开始试运行后,可办理企业开办、公积金、社保、不动产等近1700项政务服务。目前,除部分因涉密、场地限制或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等特殊因素不宜纳入市民中心集中办理的事项外,其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可以在市民中心办理。在青岛,市民企业可以“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精简办事流程、畅通咨询渠道,窗口办事效率日益提升
办事窗口排队的少了,还得益于市民中心的贴身服务。
青岛还通过服务创新,提供简洁顺畅的“网购式”政务服务,全面提升企业和市民办事体验。在“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站)”办事服务模块公布办事指南,方便市民查询办事流程。为方便市民咨询,开通了政务服务咨询热线,把各部门的多个服务电话统一为66200000服务专线一号对外。通过畅通咨询渠道,保证市民和企业办事材料清、办事部门清、办事窗口清、办理流程清。
青岛市民中心四楼有26个综合受理窗口,37个部门的1500多项政务服务可以“一窗通办”。同时制定申请事项受理审批“零基础标准化”模板,让申请人一看就会、一填就对。推行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对于符合法定要求的相关事项,只要要件齐全且申请人做出补齐承诺,便予以受理。通过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审批环节,实现了企业开办一个环节,一天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竣工联合验收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验收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让市民简简单单办成事。
为了让企业和市民一次办成“一整件事”,青岛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一事全办”“一业一证”主题式服务模式。市民只需到一个窗口、交一份材料,就能办成一件事。以开办药店为例,传统模式最多需要跑8个部门、办理12个事项,最长需要21天才能全部办结,改革后仅需要跑一次,最快6天就可一次性取得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市场主体办理“一件事”平均跑腿次数压减71%、申请材料压缩80%,审批时间压减78%。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推出944项“一事全办”民生事项,办件量达2.6万件;“一业一证”覆盖饭店、药店、书店等19个高频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40张。
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青岛在全国首推的“无感审批”,通过数据共享与智能分析,对市民办事需求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办理。例如,市民在办理企业名称变更业务后,如果建筑业企业资质还未进行相应变更,系统会自动研判,主动询问企业,完成变更。市民全过程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在“无感”中就能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