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推进“项目落地年”的必然要求。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自全面发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攻坚战以来,再造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以更少的材料、更快的时间、更好的服务,打造了工程建设项目“快审批、快落地”的青岛样本,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攻坚战发起以来,青岛印发《青岛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改革工作责任分解表,列明32项任务,明确单位责任,规定完成时限。
精简审批流程,压缩时限,提升效率。将审批流程统一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4个阶段,合理配置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时限,全市范围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12个工作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还通过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升级办事体验。用“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统一咨询、收件、发件,以“减、并、调、转”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减”——解决“材料多”的问题。推行告知承诺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截至去年底,全市2200个项目通过告知承诺获得了施工许可手续,平均提速1到2个月。同时,优化人防审批手续,创新性减免了一次性规划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非居住类民用建筑和公益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义务和缴纳易地建设费。
“并”——解决“环节多”的问题。大力推行竣工联合验收和施工图联合审查,合并办理审批事项。全国首创施工图联合审查“预审模式”,符合规范的设计深度,受理当天即可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预审)。截至去年底,全市2600余个项目实施施工图联合审查,每个项目平均节约约35个工作日。
“调”——解决“制约多”的问题。通过实施模拟审批,政府审批部门即可提前介入服务,指导做好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公示、专家评审等。已有450余个项目实施“模拟审批”,比常规审批平均提速3到6个月。
“转”——解决“一对多”的问题。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等事项纳入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解决建设项目评估评审手续多、时间长等问题,减轻了企业负担。
青岛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建立并上线运行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与市政务服务通用审批平台、市投资在线监管平台、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等系统实现对接。目前已实现市直部门和各区市建设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在审批管理平台运转办理。截至去年底,共有2900余个项目在平台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