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
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这是青岛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
1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1月12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开幕。代市长赵豪志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算得上是“极简”:仅有18000余字,比2020年版少了8000余字。
虽然短,但字字珠玑,内涵丰富。报告分为“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三大部分。
赵豪志没有全文照读,而是“划重点”,简明扼要,整个报告只用了68分钟。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青岛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主持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并视察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赋予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任。
青岛充分发挥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作用,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谋划推进工作,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预计达1.2万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不断增强。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青岛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作为开局之年,2021年将重点做好九件大事——
一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做大做强十三条产业链;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四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五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六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七是扎实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八是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九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这九件大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具有全局意义,抓好了,2021年青岛方方面面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就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01
关键词:科技创新
【原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解读】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将创新提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作出部署。中央如此高度重视创新,背后是对“两个大局”的战略考量。
近年来,青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这个关键,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创新策源力,积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6日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青岛位列全国第十,较上年上升两个名次。
开局之年,必须将创新贯穿发展的始终。报告从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三个方面作出安排,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加快4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家、达到460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瞪羚企业20家;力争引才聚才25万人,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
02
关键词:十三条产业链
【原文】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13条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解读】城市竞争,关键在产业;产业竞争,核心是产业链。中央经济工作会会议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通过发展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当企业交换生产资料时,得益于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节约了企业的时间,运输等交换成本必然会大大降低。
面对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机遇,青岛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分别由一名市领导牵头,顶格推进,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
青岛确定明年为“项目落地年”,重点就是瞄准13条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集中各方力量,展开项目招引、签约,特别是落地、开工、投产的强大攻势。
报告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作出安排,明确提出,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制定实施倍增计划,做优做强主业;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电商、内容电商,搞活夜间经济,释放消费潜力;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
03
关键词:改革开放
【原文】用好改革“冲击钻”、下好开放“先手棋”,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解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为开放提供制度保障,开放促进改革不断完善升级。
青岛准确把握开放创新改革的内在逻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改革的办法打破制约创新的各类阻碍,促进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充分涌流,努力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创意创新创造的澎湃激情。
开局之年,报告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办好各类重大活动等方面做出安排,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共同把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中国面向日韩的开放门户;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开放合作国际客厅、香港客厅和“数字国际客厅”“资本国际客厅”。
04
关键词:城市功能品质
【原文】坚持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一体推进,加快打造方便、温馨之城。
【解读】城市的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前,青岛正在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打造方便温馨宜居之城。2020年,青岛成功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们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然而,提升城市品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报告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做出部署,提出,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推进主城区扩容扩能,打造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三大主城片区,加快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建设,推进平度、莱西全面跃升,持续优化湾区大都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山路、馆陶路和邮轮母港区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积极导入新业态,推进港城联动、老城复兴;新建5G基站5000个以上,打造10个5G全覆盖全融合应用园区;新建升级智慧交通设施210处,推进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打造数字化景区。
05
关键词: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原文】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解读】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在新发展格局中,“三农”作为战略后院,不仅只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更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双循环战略核心环节和战略动力源泉,作用关键,潜力巨大。
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青岛全面发起乡村振兴攻势,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正在延展。“十三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0%,基本实现天然气“镇镇通”、客运(公交)“村村通”、道路硬化“户户通”,西海岸新区、莱西入选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
开局之年,青岛必须抓好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报告提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青岛农品”品牌;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06
关键词:生态文明
【原文】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解读】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
蓝绿相依、山海城相融,是青岛的生态基底。开局之年,青岛应当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报告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化燃煤、扬尘、汽车尾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07
关键词:民生
【原文】用心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好10件32项市办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解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困难增多。但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50所,对212所农村小规模中小学食堂实施运行补助;加快市博物馆、科技馆建设,新建全民阅读设施110处;推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市八医东院区等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筹集租赁住房2.2万套(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4000户。
08
关键词:项目落地年
【原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解读】当下的青岛,战略目标、战役路径都已明确,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路数、打法,要不断地放大优势、扩大领先,在城市竞争中提升城市能级,实现进位争先,核心就在抓落实、抓落地、抓见效。
青岛确定明年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在项目建设上体现落实。要推动“双招双引”项目更快落地、加快投资进度,要有更多又大又好的引领性项目落地。要把各项工作项目化,用抓项目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地。
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总投资5050亿元的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实行重点项目专员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资金和政策向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重点项目集中整合机制;实施“标准地”供给改革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用地指标更多向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倾斜。
09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原文】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解读】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职责边界,该由政府做的不缺位,该由市场和社会做的一定要放权到位。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20》,青岛位列第8位,较上年前进18个位次,进步明显。
报告提出,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不懈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开展好“三民”活动,用好“行风在线”“问政青岛”等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认真采纳市民意见建议,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目标已经确立,路径也已经清晰。青岛要拿出奋斗者的姿态,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大干快干,苦干实干,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妙现实,确保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在未来五年,奋力进位争先,创造城市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