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青岛高度重视职工精神文化阵地改造提升工作,自2018年以来,就将文化宫提升改造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文化事业总体规划。2018年底,青岛市总工会将原本闲置出租的35716平方米文化宫场地全部回收,以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宫”为目标,三年时间投入2.2亿元,改造总面积8万平方米,打造了城区两个主场馆、周边6个区市分场馆的“文化新矩阵”,智能化设备、一体化培训、一站式服务的现代化文化宫如涅槃重生般重新走入人们视野。
2020年,工人文化宫、工人剧场焕然一新,成为青岛职工群众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1956年,青岛话剧团建团初期,来自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全体成员在中山公园拍摄的合影。)
1952年,陈映秋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演员。1956年,带着组建青岛话剧团的使命,他和50多名来自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年轻人一起来到青岛,仅8年,就成功排演了《敢想敢做的人》、《红岩》、《柜台》等多部反映时代、深受广大观众喜欢的好剧。
在“青话”期间,陈映秋除了担任导演、舞台监督之外,还经常被派到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做群众业余话剧辅导工作。耐心、细致的专业辅导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青岛市委宣传部在一次会议上宣告,当前专业剧团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话剧文艺的喜爱和需求,应该大力扶持业余话剧辅导工作。青岛市总工会宣传部张钧显部长趁热打铁提出要将陈映秋从“青话”调到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的想法。此事经青岛市文化局协调,做出了将陈映秋从“青话”调到工人文化宫的决定,陈映秋毫不犹豫,欣然接受。
陈映秋(二排右六)和同事们的合影
1960年6月间,陈映秋跨进了青岛市文化宫的大门,开始对话剧表演业余爱好者进行创作、排练和会演的专职辅导。表演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学生,为了减少业余学习与学员工作上的冲突,并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加排练和演出,陈映秋根据学员不同的工作特性和人物特点去编排了大量的小品,让学员轮流排戏。工作繁重、时间紧张,陈映秋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963年,青岛市业余话剧团体已多达40余个,演出剧目更是红红火火、百花齐放,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80年,陈映秋开始免费举办表演培训班,学员们有的白天在工厂干完活儿,顾不上吃晚饭就到文化宫来听课。有很多学员是从郊区骑着自行车来上课的,晚上很晚下课后再骑着自行车回家。
陈映秋与学生们的合影
1990年9月,陈映秋创建的“百花园影视艺术团”表演班招生,引起岛城大批业余话剧文艺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第一期报名学员就达到400多人。在此后的15个年头里,陈映秋共举办了24期培训班,吸引940多名学员学习。截止到1993年,陈映秋推送了许多学员参加了影视剧的拍摄,其中,有几十名学生还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山东省艺术学院等国家专业院校,另有20多名学员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总政艺术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岛话剧院、青岛电视台等专业团体吸收为演员和主持人,很多学员现在依旧是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知名演员。
陈映秋用他的无私奉献和专业精神为青岛群众艺术和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真正地践行了自己最信奉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座落在上海路的青岛工人文化宫》,陈映秋先生写就于2012年7月,感谢大家的欣赏与支持!
作者介绍:陈映秋,原青岛话剧院艺术室负责人、原青岛工人文化宫研究馆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青岛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座落在上海路的青岛工人文化宫
作者:陈映秋
写于2012年7月
工人文化宫座落在上海路,第三公园,体育场都在这里,是市北区干部,工人,学生和周边群众消遣,游乐,学习的“天堂”。我是在1960年的6月间我从话剧团调到市工人文化宫工作。
那时节正赶上“吃糠咽菜”的年月,购买粮食和各种副食品,都受各种票据限制,人们的生活很艰苦,但是,同事们很少有怨言,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如剧场放映电影和各项文艺演出格外频繁;宣传组的图书阅览室、画室很受广大群众欢迎,尤其是“每周一讲”,办得有声有色,在青岛广受好评,造成很大影响;
书法班,我市著名书法家高小岩、蔡省庐都曾担任过老师,培养出一批书法人才;体育组的各项体育比赛,如乒乓球、棋类、灯谜等,搞得精彩活跃;文艺组的曲艺队、舞蹈队、民乐队都培养了一批骨干,演出活动可谓异彩纷呈,做到了经常化,无论在室内和露天演出都很受群众欢迎。
陈映秋和工人文化宫同事们的合影
当时文艺组总共七、八个成员,白天每个人除了完成配合演出的各项管理工作外,还要在晚饭之前,把室内的一百多把木椅子搬到广场的舞台前,晚会在深夜11点左右演出结束后,再把椅子搬回室内,但同事们毫无怨言,乐此不疲,文化宫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丰盛晚餐”。
繁荣群众文化生活:1961年,为了鼓励人们克服艰苦生活,排演了大型话剧《我的一家》,在上海路小剧场演出若干场。
1962年,为了调剂群众的生活乐趣,排演了独幕喜剧《真假医生》,在上海路小剧场演出若干场。
1963年,为了响应全国掀起学雷锋的热潮,仅用五天五夜的时间,突击排演了十场大型话剧《雷锋》,在文化宫工人剧场演出了二十多场,又下基层巡回演出若干场。这三个话剧的风格不同,演出效果都很理想。
文革期间,全国文化艺术都处在低迷的状态。文革结束后,“四人帮”被粉碎,沉默很长时间的文化艺术又重新焕发出青春。
1977年初,在文化宫广场的舞台上,决定出演独幕话剧《约会》,观众达五、六千人,这是一个描写在爱情生活中发生误会的喜剧,文革期间很难见到的题材,拿到今天的舞台上,让观众感到新鲜,笑声和掌声汇成一片。在广场上演完后,又到基层十几个厂转游演出,有好几个厂请我排这个剧,我很遗憾不能分身,只能请演员代替。
1977年中期,市北区文化馆为“八一”拥军,特邀我排五幕六场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这个剧主要是讽刺当时一些人物的荒谬行为。观众看了连连不断地发出嘲笑和欢快的掌声,在青岛影院公演数场,又到部队和工厂巡回演出二十五场。
1978年11月间,在文化宫工人剧场演出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这个话剧是描写当时一些革命干部的坎坷经历,在文化宫工人剧场演出二十多场,每场演出,剧场里自始至终寂静无声,有的观众露出愤慨的面孔,有的观众含着眼泪,整个观众席里呈现出一片悲咽的气氛,大幕关闭后,全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激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陈映秋与剧组演职人员的合影
在自然灾害时期演出的三个话剧,演员全由文化宫职工艺术话剧队的业余演员承担。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演员们忍着饥饿,不怕疲惫,不分昼夜,认真排练,全心全意坚持演出。文革后演出的三个话剧,演员也由话剧队的新老成员承担,他们还是抱着刻苦耐劳的精神,投入排练坚持演出。文化宫职工艺术团话剧队,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娱乐、繁荣群众艺术默默地发挥着骨干作用。
从85年开始,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话剧艺术不景气,因此,从85年至88年改为影视训练班。在90年9月用“百花园影视艺术团”表演班训练班的名义招生,特别引人注目,竟引起四百多人报名,经考试后录取了一百二十多名学员,分成三个班上课,这是我从办各种学习班以来最红火的一年。从80年10月到94年1月,15个年头共举办了24期培训班,吸引了九百四十多名学员参加。
在历届办班期间,有二十多名学员分别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山东省艺术学院,另有二十名学员被总政艺术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岛话剧院、青岛电视台等专业团体吸收为演员和主持人。有些学员当前在影视界颇有起色,如王亚楠、李洪涛、詹小楠、纪雪霏、梁爱琪等常在影视屏幕上崭露头角,而且,在各部影视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
陈映秋与学员们的合影
为全国各地影视剧组提供演员:青岛是个得天独厚的风景胜地,全国各地的影视剧组来青岛拍摄电影、电视剧特别踊跃,文化宫历年来培养的大批演员也就成为各地影视剧组的“演员仓库”,要什么样的演员,有什么样的演员,要多少演员,有多少演员,当时文化宫的培训班成为各影视剧组必来之处。
电视剧《成功少年》剧照
从1983年开始,各地影视剧组相继而来,历届学员参与拍摄的剧组有《夜色多美好》、《末代皇帝》、《白色琴键》、《失踪的女中学生》、《风流女谍》、《夜幕下的哈尔滨》、《旅人蕉》、《化妆师与漫画家》、《无敌小子》、《朗园》、《杀人街的故事》、《紧急救助》、《成功少年》、《浪漫青岛》、《奇案未终止》……到93年为止,学员们参加了四十多部影视剧。
陈映秋(右二)参与电影《朗园》的剧照
参加剧组拍摄的学员任务相当繁重、艰苦,一是拍摄时间长,从上午到晚上达十多个小时,二是摄制组为了抢时间,接二连三的拍,很少让学员们休息。如《紧急救助》拍摄地在生活林大酒店,白天酒店要营业,因此每天从晚上七、八点才开始拍,一直拍到深夜两、三点,每次有三、四十个学员参与,坚持了一个多月。
《无敌小子》是个历史题材剧,由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来青岛拍外景,李连杰担任主角,从86年8月29日至11月9日,每天需要30-50个群众演员。有一天在港务局码头拍摄中国同胞欢迎外国军舰进港,另有数十人扮演宪兵保障外国水兵的安全。剧情是一个夏季的晴天,可是在拍摄的那天已经是十月下旬,气候开始寒冷,还有海风,偏偏还下小雨。
学员参与拍摄电影《无敌小子》的剧照
按照剧情的要求,演员必须穿夏天服装,不能打伞,服装都由剧组提供,午饭后立即要开拍,可是剧组从工厂找来的数百名人,都躲在大客车里不下车,副导演束手无策,他向我苦苦哀求说,这艘兵舰是租来的,每小时八百元,如果今天不拍,以后还要重新申请,不知哪天才能批准,剧组损失太大了。这次来参与拍摄的学员有三百多人,数十名宪兵全由男学员担当,其他学员担当老百姓。
经我和学员们商议,大家都没有意见,下午一点开拍,学员们穿着单薄的夏装,冒着风雨,坚持两个多小时,有些女学员竟然感冒,这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从以上两个例子证实,培训班的学员都具有相当好的素养。银都机构公司回到香港后寄来感谢信说:“从1986年8月29日起共两千多人次的拍摄过程中,学员们不但在表演上严肃认真,而且纪律性很强,由于贵宫影视班的积极支持,使我们外景队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外景拍摄任务,特表示万分感谢”。
陈映秋和学员们的合照
广西电影制片厂《化妆师和漫画家》剧组来信表达:“你们组织了影视表演班学员60人,四次参加拍摄,共完成128个镜头,占我们影片容量的五分之一,在拍摄过程中,学员们表现出较好的艺术道德,显示了较好的艺术素质,……我们认为文化宫开办的表演训练班,给影视摄制高质量、高标准的作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衷心地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培养出高水准的业余演员。”另外,还有几个影视剧组都来信表示,培训班的学员认真表演,纪律性强。然而,使我更庆幸的是学员们参与所有影视剧的拍摄,从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2008年以来,世界上出现了金融危机,国内又发生了一些自然灾害,在文化艺术领域里浮躁现象很严重,群众文化工作者工作也很难开展,但是,文化宫领导率领全宫人员迎着当前社会形势,知难而进,积极前行。并且还念念不忘我们这帮老同志,每到过年前,邀请我们回家团聚。
座落在上海路的工人文化宫给青岛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离不开她。文化宫的半个多世纪生涯,如今已走过风风雨雨,培养出一大批文艺、文化名人,愿她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