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脱贫攻坚结硕果 德阳如期完成减贫任务

2020-11-08 23:45 作者:周鸿余开洋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周鸿余开洋)德阳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国定、省定贫困县和省级贫困村的市(州),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属于典型的“插花式”贫困,但减贫任务依然繁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6万户17.15万人。发展产业脱贫;推进教育、健康扶贫扶贫;推进兜底保障和救济救助……脱贫攻坚以来,德阳市旌阳区,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区、什邡市先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完成减贫任务。

当地贫困村民在果园中打工增加收入

2020年10月13日,中江县最后一名贫困户高质量通过市县两级贫困退出验收,中江县完成了2829户6168人的年度减贫目标,标志着德阳市历史性地完成了全部减贫任务,累计减贫8.14万户17.94万人(含历年动态调整人数),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2724.53元增加到2019年的8057.38元,增加5332.85元,增长195.73%,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德阳建市以来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立足长效脱贫

着力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德阳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了一系列的产业,不仅壮大了农村经济,还解决了村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罗江区白马关镇合圣村青花椒扶贫产业园

作为德阳市市级贫困村的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村民前往蓬溪、重庆等地考察学习,最终发展起来了九叶青花椒种植业,426户农户加入村合作社,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96万元,花椒种植户户均5000元;广汉市高坪镇白里社区引进农业公司建成稻虾生态种养示范园,带动本地农民务工就业500余人;中江县集凤镇钟鼓村利用天然石林,引入社会资本做强文旅融合,按照4A级标准打造集文化旅游、户外探险、康养旅居、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同时探索“公司+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一村一产业,依靠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德阳市扭住产业增收这个“核心”,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327个、扶贫龙头企业33家,建成扶贫产业园144个,构建扶贫产业“五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反哺得现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7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同时,构建就业、消费扶贫两大“支撑”。建成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12家、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14家、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143个,带动6.4万名贫困人口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1.3万余名贫困劳动者。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累计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1.03万人。积极推广“四川扶贫”公益标识,用标企业达69家,用标产品99个,今年以来实现新增销售金额12.7亿元。

立足补齐短板

着力推进住房和饮水安全

说到住房改造,中江县仓山镇响滩村13社的“白寨人家”聚居点是德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整合了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等建房政策,采用“统规自建+委托代建”的建设模式,实现原住房风貌打造10户,吸引附近5个社的31户村民在此集中新建住房。如今的“白寨人家”已经是当地农旅融合产业园的重要民俗体验点。

中江县仓山镇响滩村“白寨人家”聚居点

而中江县兴隆镇老牛坡村在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和群众投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管网延伸的方式将双河口水厂自来水引入该村,彻底解决了村里人吃水难、吃放心水的大问题。

据悉,在脱贫攻坚中,德阳市坚持因地制宜、因户精准施策,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

住房安全上,争取并实施1.2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住房6233套并全部搬迁入住,累计改造贫困户危房1.20万户。教育扶贫上,全市9875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辍学失学,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健康扶贫上,贫困人口100%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比例8.84%,贫困患者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2.71%,救治大病贫困患者1.24万人,救治率99.3%,全力确保了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安全饮水上,投入资金2.53亿元,建成各类供水工程9635处,累计解决3.45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确保所有贫困群众喝得上安全水。

此外,德阳还扎实推进兜底保障和救济救助。将全市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致贫、无法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脱贫且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农村低保标准2020年调整为5160元/年.人,累计对3.89万名贫困群众实施低保兜底救助,累计为1.42万人次残疾扶贫对象发放生活补贴1390.22万元。

立足社会参与

着力凝聚社会扶贫合力

德阳市还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

成立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德阳市分会。积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助力脱贫攻坚。仅2018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期间,德阳分会就筹集了扶贫捐赠资金、物资及项目等总计价值2.32亿元,惠及全市75个镇(乡)735个村,服务贫困群众10.33万人。

旌阳区高槐村2020年国庆接待游客4.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00万元,带动贫困户23户48人持续增收

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动员企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引导547家商协会和民营企业对口帮扶市内外554个村,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228个。同时,全市各级群团组织携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创业援助和农民工关爱、贫困妇女慰问、贫困留守儿童帮扶救助、残障儿童康复训练、特困青少年临时救助、“五失”青少年关爱等各类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此外,坚持精神扶贫、以文化人。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和“扶贫日系列活动”,全市文艺、书画、影视、摄影、文学、论文等脱贫攻坚文化成果丰硕。

在自身开展脱贫攻坚的同时,德阳市还积极选派援藏援彝干部2063人,共投入帮扶资金5.07亿元,实施各类项目457个,从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就业、智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援助了一大批打基础、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谋长远的项目,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德阳经验,为6县经济发展、脱贫奔康、和谐稳定贡献德阳力量。德阳市两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对口帮扶先进集体,64名援藏援彝干部被省委、省政府表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