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密围绕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着力六大亮点工作,努力探索新型服务形式,创新搭建各类活动载体,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广泛搭建群众乐享的文化舞台,丰富多元化文化娱乐元素,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居家活动多:200余场文化服务上“云端”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冲击。但在市北区,小马教唱、老周教画......许多“民间艺术家”们摇身一变,成了“网课老师”,市北居民只需关注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或者各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的各类网上平台,这些“云端”文化服务就能唾手可得。
今年以来,市北区文旅局积极组织区各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持续向居民朋友输送文化服务,陆续开展了“市北艺时光线上云课堂”“‘阅读在市北,幸福伴我行’云阅读”“一人一艺”民间才艺线上大比拼、“拼搏在春光里”线上音乐会等各类“云端”文化服务二百余场,提供了美术、书法、声乐、舞蹈、茶艺、瑜伽、厨艺、朗诵等多种线上文化艺术课程,参与群众20万多人次。同时在“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设立了“疫情知识大闯关”、“文化慕课”、“名师讲坛”等文化惠民线上服务版块。
除了“网课”,市北区文旅局还试水“网络直播”,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了优秀非遗项目云直播活动,将市北区26项非遗项目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了集中展示,平台浏览量达15万次。面对疫情,市北区文旅局及时转换“赛道”,不断丰富广大居民的居家“抗疫”生活,实现了文化服务“不打烊”。
文化送门口:940个文化网格精准服务
市北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人口众多,文化需求更加多样。随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市北区940个网格承载起了越来越丰富的服务功能,让“文化进网格”成为今年市北文旅部门重点着力的课题。
为了不断推动文化服务进入网格,开展“微文化”定制服务,持续打造“文化在身边”服务品牌。通过“一张调查问卷、一场讨论活动、一份服务清单”的“三个一”工程,为“文化进网格”的服务针对性和精准度提供支持。依托“党群e家”服务平台,开展《市北区“文化进网格,为您送服务”居民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征集活动,共收集需求表2万余份,为文化定制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依托“基层大走访”,积极组织干部居民开展“文化大讨论”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采集居民群众的文化服务意愿,列出文化服务“清单”。
有了“清单”,更要有一支庞大的文化骨干队伍来执行。今年来,市北区文旅局不断发掘社区网格中具有文艺特长、有热心有责任的居民群众,积极组建“民间文化网格”队伍,发动周边的邻居朋友组建歌唱、舞蹈、书画、摄影、器乐、阅读等各类兴趣互动小组,开展场地条件不限、参与人员灵活、文艺形式多样的文化互助活动,让“文化进网格”更具持久性和生命力;同时组建提升社区网格文化素质的“文化讲师团”,策划开展“文化大比武”等各种文化门类的“微服务”、评比选拔、文艺培训及文化创作等活动,培育基层文化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推动“民间文化”的健康长期发展。
服务更优质:100场公益演出“悦动市北”
文化服务有数量,更要有质量。为了让不同文化需求的观众们免费欣赏到优质演出,今年市北区文旅局推出 “悦动市北”文化惠民项目,采取“大小结合”、“高低有致”的方式进行创新,让100场公益演出普惠不同受众居民。挑选有广场条件的街道社区送上48场老少咸宜的综合类“纳凉晚会”,将12场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微演艺”送到街头,精选40场儿童话剧和“马向阳下乡记”等高水平剧目演出走进公益剧场。
今年,市北区的公益培训也“移步换景”,为保证群众较为优越的文化体验感,今年的3000节公益培训引入了社会培训资源的共享共建,从社区教室的单一“场景”,扩展到多个培训“场景”中去,让居民群众可以感受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培训体验。通过社区教室、培训机构互动的方式,将3000节精品公益培训送到市民身边,满足了居民们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需求。
开创新模式:50场文化市集辐射街区
为了推进文化活动与群众生活的互动融合,解决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感受度不高的问题,今年,市北区文旅局探索建立“网红+街区+居民生活+线上线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服务新模式。
从8月份开始,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市北区开展了50多场“荟文化﹒悦生活”街区文化集市活动。通过设立文化市集、文娱互动、以物置物、网红砍价、志愿服务等板块活动,组织文创企业、非遗匠人、表演团队等向居民进行展示展销,发动、吸引居民主动展示、交易、分享自己闲置的文化生活用品和文创作品,增强社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对文化的感受度。创出“荟文化﹒悦生活”市北特色文化生活品牌,营造出“市北生活比蜜甜”的具有“烟火气”的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