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3日消息(记者 胡丽齐 通讯员 吴子仪)加大实用技术培训,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助力农产品待销转畅销;压实扶贫工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陵水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十抓十好”为工作抓手,通过走村入巷,深入村社、农户等地探访民情,用实际行动、接地气的举措真情服务村民群众,助力脱贫攻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派驻基层一线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发展特色种植业 技术帮扶培养“农民专家”
在本号镇军普村,火龙果正撬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当前正值海南雨季,火龙果的种植要注意预防疾病,确保火龙果的产量与质量!”近日,在陵水黎梦休闲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黎梦公司)二期火龙果基地内,正在察看火龙果长势的军普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军军再三叮嘱。
军普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军军(右)在察看火龙果长势。受访人供图
脱贫户黎辉民是基地的一名生产管理员,每月可领4000元工资。他向陈军军介绍,已提前将排水沟疏通加固,防病虫害的药也采购到位。“您放心吧!这些都已经做好防范准备了,只要雨一停,立马开始作业!”看着黎辉民自信的表情和准备工作,陈军军这才放心。
记者了解到,黎梦公司是军普村的村办公司,主营火龙果种植。2017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三期475亩。目前,第一、第二期基地275亩已经发展成熟,第三期200亩计划于2020年7月完成种植。该基地2017年、2018年累计收益54万元,年累计分红41.14万元,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累计务工3764人次,发放务工资金373120元,保障贫困群众有可行、稳定的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不仅要靠产业发展,更关键的是要抓好人才振兴。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是工作队接下来工作的重要任务。”陈军军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村办公司这一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西瓜、圣女果、芒果等种植管理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民专家”,以人才振兴推动脱贫致富。
产品销路不发愁 大胆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对乡村振兴工作队来说,除了要为农户谋好产业发展,更要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产品的销路不用愁。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农产品待销成为压在农户心头的一块石头。如何帮助农户将手中待销的产品卖出去,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的损失是众多乡村振兴工作队亟须解决的问题。
3月初,英州镇万安村苏光军等3户脱困户喂养的黑山鸡三百余只面临待销难题,得知此事后,万安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唐波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派驻单位机关党委,寻求解决方案。同时积极上门入户与脱贫户沟通联系,让他们把心放在肚子里,不要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
英州镇万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组织贫困户到扶贫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受访人供图
据了解,经过与派驻单位多次沟通联系,唐波组织将366只黑山鸡分两批宰杀干净,冰镇包装运往省委党校,为他们增加收入36600元。
5月是百香果产果高峰期,脱贫户黄曾民却为销路发了愁。唐波在家访时获悉此事后,立即与派驻单位工会和帮扶党支部牵线搭桥,帮助黄曾民解决了1100斤销路问题,创收7650元。同时,唐波还鼓励黄曾民要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增加产量和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我们要做好驻点村贫困户、边缘户做好农产品销售帮扶工作,才能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发展种养殖产业,充分激发他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成果,共同携手奔小康。”
家门口就能就业 开设培训班为就业牵线搭桥
为农户在家门口创造就业的机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光坡镇妙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宜锋自去年2月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一直将务工就业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希望通过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等措施促进我村务工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脱贫户陈亚丁(绿色上衣)在甜瓜种植基地务工。(受访人供图)
施肥浇水、剪枝留果、采摘打包……在妙景村薄皮甜瓜种植基地,在此务工的村民除了每月每人3400元基本工资外,合作社还组织开展种植技能培训,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掌握种植技能。“以前我都是种植圣女果,种植技术不精还赔了钱。如今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掌握了甜瓜种植,还通过务工收入装修房子,入住新屋。”脱贫户陈亚丁激动地说。
“除了农业产业技能帮扶,我们还组织农户参加中式面点培训,希望通过提高贫困户就业技能,拓宽他们的就业创业渠道,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王宜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