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螃蟹、海蛎子、海螺……
说起海鲜,
你的脑海里中是不是首先想到了这些?
其实,除了这些常见海鲜之外,
咱们青岛人的餐桌上还有一种海鲜格外受欢迎,
没错,就是我们熟悉的海蜇啦!
说起海蜇来,青岛人最会吃了
每种吃法都有独特的味道
老醋蛰头、白菜拌蜇皮的味道每一个青岛人都再熟悉不过。随着大暑临近,被誉为“海蜇第一村”的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码头,亲眼见证了海蜇从捕捞上岸再到蒸煮加工的全过程。
黄山社区进入海蜇捕捞季。
出海一次能捞3000斤
早晨5点半,天还蒙蒙亮,林泽林就和其他两位渔民一起,做好了出海捕捞海蜇的一切准备,驾船驶向2海里外的海蜇捕捞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他们身后,还有近20艘同样的渔船,每艘船上都有2-3名渔民,他们大都是黄山村本地的村民,带着满载而归的期望,出海捕捞海蜇!
渔民将捕捞的海蜇卸船装车。
记者了解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区自然环境优美,是坐落于山海之间的小渔村,这里的居民世代以渔为生。尤其在崂山头以北的海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沟,是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依靠家门口的这笔资源,黄山社区有近半数居民从事海蜇捕捞,可以说,海蜇的捕捞加工已经成为当地渔民世代传承的技艺。
“我从87年就开始干这一行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村里人基本都一起上阵出海捕捞海蜇,捕捞区离着码头大概半小时的距离,到了之后大家就开始抓紧投入工作了。”林泽林说。
渔民用“起吊机”将海蜇吊上车。
在渔船上,记者看到了专门用来捕捞海蜇的渔网,“我们每个人一个网,一网下去就是一只海蜇,如果遇到个头比较大的,可能得两个人捞,但是大部分海蜇都在100斤左右,一个人就能捞上来。”据林泽林介绍,这些渔网的网口大小都在17-18厘米之间,渔民们也严格按照区渔业局有关部门要求,坚持采用网口大的渔网,这样大家在捕捞时就能有效避免小型海蜇、鱼等被误捕,不会影响其他海洋渔业资源。
上午九点,渔船开始陆陆续续返回码头,看到渔民脸上的笑容,记者便知道,今天上午的收成一定不错。“这一趟捞了差不多三十只海蜇吧,每只都得有一百多斤!”林泽林告诉记者,这是今天的第一趟,根据海面情况,每天大概出海2-3次,第二趟基本要12点半左右出发。
海蜇分离时间是关键
回到码头后,渔民们并不急着上岸,而是紧接着开始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在船上对海蜇进行手工分离。
海蜇需要进行分类。
“我们要把海蜇分解成五个部分:海蜇里子、海蜇脑子、海蜇头、海蜇爪、以及鲜海蜇。”林泽林说,这项工作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如果忙不过来,家人们也都会到船上帮着一起分离。
海蜇里子、脑子等要用开水焯熟。
“这几个部分一定要在捕捞之后尽快分割出来,如果不及时处理,海蜇很快就会死掉,尤其其中最值钱的海蜇里子也会随着海蜇死亡而变质,无法食用。”据渔民们介绍,因为村子离着海蜇产区非常近,可以节省时间,再加上村民们多年练就的熟练分离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所有海蜇快速分离,从而保证了海蜇系列产品的新鲜度与干净度。
海蜇里子处理起来比较费事。
在码头上,妇女们也早早就在岸上支好了炉灶,而海蜇里子、脑子、爪子将被倒入锅里将现场开水绰熟进行摊凉后将被冷藏或冷冻。处理好的海蜇将按照不同的价格,被经销商所收购,送往岛城的各个饭店。
海蜇头和海蜇爪子。
你爱吃海蜇吗?
一般都怎么做?有什么好的做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