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织服装这个行业里,“零库存”是众多企业心心念念,却又难以企及的存在。许多纺织服装从业者深受库存积压之苦,几乎个顶个患有“库存焦虑症”,每天都在发愁如何清理库存,把积压的货品变现。
1995年,企业家张代理在青岛创立了“红领”品牌,从事服装成衣生产与销售。此后的十余年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张代理的企业顺势脱颖而出,发展达到了高峰。后来随着消费结构的突变,服装行业整体下滑,企业也遭受到了冲击。2003年,红领集团开始研究互联网+模式,并向定制化方向转型。经过多年的摸索、研发,2017年,成功转型的红领集团更名酷特智能,实现了服装生产的智能改造。
在酷特智能的服装生产车间中,每一条生产流水线的每一个工位上,都有一块小型数据终端显示屏,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个个性化订单的顾客数据信息,工人们根据信息的指引,完成自己流水线上的生产操作。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生产成品服饰需要分码的传统操作,酷特智能生产的衣服不再有175、180这样的标准尺寸,而是根据每一位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因此,即便C端客户的订单只有1件,也可以在智能工厂中进行定制。
“在进入生产环节之前,我们就已经把每一件服装都卖出去了!”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说,“传统成衣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货品库存积压问题在这里不复存在,真正实现了零库存。”
这种转型并不是用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而是靠服装定制的一整套逻辑和算法,从生产执行到质保体系,从物流配送到客户服务,所有的生产销售流程都由数据驱动。为此,酷特智能建立了版型、款式、面料、BOM四大数据库,可以满足人体个性化定制需求。成功转型后的酷特智能,不仅成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而且也成为了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对接卡奥斯应对资金压力
库存问题并非传统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唯一痛点,恒尼智造总经理吴佳坦言,资金周转问题也同样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来源于库存积压。
“要知道,传统的代理商销售渠道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占用企业资金比较多,资金周转慢。比如说,开完新一季订货会以后,我们要开始备原材料,但实际上此时客户下单只付了30%左右的预付款,剩余的70%则需要企业自己垫付。”吴佳说,厂家只能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和一部分银行融资进行垫付。
正是由于传统生产销售模式带来的巨大生存考验,让恒尼智造感觉到,固守老路必然要被淘汰,必须率先迈出改变的步伐。2015年,恒尼智造开始探索C2M模式,开发了手机移动端的APP,去掉销售的中间环节,让利消费者;2017年,恒尼智造投资了1500多万元,开始对生产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并成为了当年即墨区第一批被纳入工业互联网改造的5家企业之一,获得了361.61万元的政府补贴;2020年4月,恒尼智造正式加入了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合作伙伴。
触网入云后的恒尼智造,实现了生产效率的飞跃。接入卡奥斯平台之后,恒尼智造很快便与海尔卡奥斯合作,着手打造一个“透明工厂”项目,也就是将工厂生产线上的情况像物流信息流转一样实施查询,实时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实时看到自己定制商品的生产进度。
“轻骑兵”主打“小快灵”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与消费的升级,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也愈加瞬息万变,潮流风尚变化加快,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这都给传统的服装企业提出了新的难题。严峻的形势面前,青岛一家纺织服装企业LERUNE联润翔集团却杀出重围,实现了销售额逆势增长20%的成绩,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LERUNE集团子公司盛雅祺总经理姜露说,自2003年母公司联润翔成立,到2016年子公司盛雅祺成立,他们一直都在走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与其他的纺织企业不同,联润翔并不满足于做纯棉、涤纶等普通纺织品,而是一直在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方面下功夫。2016年,一位客户向联润翔提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合作请求,他们希望能“滚动下单”,也就是先下一个小批量的订单,来快速测试市场的反应,市场反响好再追加订单。随后,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下单。
联润翔敏锐地意识到,属于大订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小批量快反才是发展的趋势。既然传统工厂合作不尽如人意,索性就自己建工厂!2017年,子公司盛雅祺开始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依托于大数据驱动进行智能化数字生产制造,打造“小批量快反”的柔性供应链。与酷特智能和恒尼智造的大规模私人定制不同,盛雅祺的智能工厂体量较小,只有3条生产线,而且他们的工厂并没有选址在城市外围的郊区地带,而是布局在市北区纺织谷,更加靠近市中心。
在智能改造之前,一个订单从下单到交付至少要3个月的时间,而且中间无法插单,而改造之后,这个过程缩短成了1个月甚至更短,有些小批量订单甚至15天就可以完成。快速的生产过程让小批量快反订单变成了一支支机动灵活的“轻骑兵”,能够轻松实现快马探市场,并根据市场反响快速调整生产。
以自有品牌冲击价值链高端
青岛环球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公司走上以外贸加工为主的发展之路,2006年营业收入就已经破亿元大关。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量大的订单都去了东南亚。
订单转移几乎困扰着所有的外贸服装企业。环球不想坐以待毙,总经理吴筱杰和同伴们洞察市场,敏锐地发现虽然量大的订单被东南亚抢走,但是国外客户还有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国内客户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在升温。要进军这些潜在的市场,以原有的生产线是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于是,他们下定决心通过改造车间来搏一把。
从南到北,他们多方考察,最后敲定了由海尔卡奥斯进行工业互联网智能车间改造,“我们觉得卡奥斯平台可以打通从消费到生产乃至仓储等整个环节,并且有懂服装行业的人才,这是我们很看重的。”吴筱杰说,2018年与海尔数字科技正式签约,成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服装行业示范基地。
在数字化生产车间内,自动裁剪完成的面料和内衬即被夹在车间上方的吊挂上,附客户信息和电子标签挂在一起,开始在200道大小不同的工序间自动流转。传统的人工剪裁完全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化机器,电脑、投影、机械精妙配合,仅需2分40秒,一件定制的西服就被剪裁成型。不仅每件产品可以高质完成,每天的生产效率能提高25%到30%,以前定制一件大衣需要一个月,现在只需要7天就可以搞定。
欧洲乃至全球久负盛名服装行业销售商H&M、OTTO、Redcats,都是环球的主要客户,每年从胶州采购各类服装上百万件。这足以说明环球的产品质量过硬,但也难掩环球的尴尬——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
做自主品牌,需要摸清楚消费者的画像,准确抓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此,环球与卡奥斯合作打造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在这里顾客既是设计师,又是消费者,个性化定制体验设备可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完成下单,将数据传输至车间进行制作、成衣。
以前从量体到制版需要大约一天的时间,现在插上工业互联网的翅膀,几秒就可搞定,吴筱杰从事了39年的服装行业,没想到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2019年环球实现了2.2亿元的产值,创造了470个就业岗位。吴筱杰尝到了工业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她期待着工业互联网二期的改造……
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2019年显得有些艰辛:多家知名品牌闭店、倒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2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872.83亿元,同比下降9.75%;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外贸出口按下了暂停键,让不少主打中低端产品加工生产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随着全球纺织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以及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优势不再,转而要直面订单减少、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生产附加值低等诸多问题。危机当前,唯有奋起。众多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并未坐等奇迹发生,早在多年前便开始探索一条新生之路。如今,乘着工业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浪潮,青岛纺织服装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