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医疗物联工厂内,各生产环节运行数据实时显示在车间内的大屏上。 任晓萌 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刘裕
等待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沿着既定轨道行驶数十米,将预装完成的低温冷柜自动运送到加热通道内,再扫描专属二维码验证人岗合一,输入具体参数,不一会儿,旁边高数米的发泡机轰轰的声音就响起来。
在位于青岛高新区占地2.5万平方米的海尔生物医疗物联工厂内,灯光闪烁、机器轰鸣。这里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低温冷链和生物安全产业基地,更是一处充满工业互联元素的智能车间。车间内的“00后”箱体发泡操作员李鹏,一边进行设备操作,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工作的车间充满了现代科技感,大屏电脑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后台指挥官”。
“在工业互联网打造的智慧工厂应用场景下,一台机器从预装到下线,相较普通工厂效率提升30%。”运营负责人段见磊介绍,目前海尔生物医疗物联工厂有4条生产线,分别为低温生产线、血液柜生产线、疫苗柜生产线、生物安全生产线,覆盖从-196℃到+8℃的冷藏设备,每天可生产下线各种设备600台,年产能20万台。整个工厂现有500名员工,相较传统工厂减少20%人力。
不仅如此,在工厂办公室内,段见磊的电脑后台掌握着每台医疗设备的各种信息。“产业链全过程,包括从客户预订,到生产,再到终端销售、使用,海尔生物医疗物联工厂将自动收集数据并分析,生成各类可视化图表。”段见磊表示,而基于这些工业互联网收集到的产品数据,海尔建立了物联网安全管理及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对全流程温度、物流、使用的监测,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追溯。
说到这儿,段见磊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海尔生物医疗建立物联网智慧疫苗接种平台,“疫苗生产厂家、存储温度、接种单位及人员,这些信息都是实时监测。”段见磊表示,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保障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安全。目前,该疫苗网样板已经在天津、广东、湖北、上海、内蒙古、河南、吉林等全国28个省市落地。
面对工业互联网释放的巨大产业发展红利,青岛高新区自然不能“作壁上观”。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就曾因海尔生物在抗疫期间做出的贡献颁发“防疫抗疫突出科技贡献奖”,同时,青岛高新区直属企业高创公司参股基金高效完成对海尔卡奥斯项目的股权投资,以“真金白银”赋能企业发展。
围绕“工业互联网”聚合优势资源,青岛高新区的脚步不止如此。目前,辖区有工业互联网入库培育项目23个,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青岛星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建设自动化仓储输送项目,运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全流程生产追溯,打通工厂的信息流、数据流,达成信息化系统的融合和工厂协同运营。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建设了AthenaPlat雅典娜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控,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生产数据检测、产线优化、工业智能手表等组件,帮助石化、纺织、环保、轨道交通等企业打造智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