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综合类 > 正文

思路:学赶深圳,开辟市场化法治化新境界

2020-06-16 16:51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凯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视察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山东在全国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青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如何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如何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作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青岛开启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对标和追赶——“学深圳、赶深圳”,确定了新的城市发展思路。

去年以来,青岛以深圳为标杆和榜样,全面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生态逐渐完善,整座城市被深度激活。

“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培养“三化一型”干部队伍,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

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学深圳、赶深圳”的目标正式提出。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市各部门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等,明确“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指出,学习深圳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运用市场化手段成为思维习惯,凡是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强化平台思维,以市场力量整合资源。

找到了关键穴位,还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学深圳、赶深圳”,首先要“学深圳人、赶深圳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成为青岛“学深圳、赶深圳”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去年以来,我市已先后派出3批457名干部到深圳学习取经、感悟提升。体悟实训干部身临其境,深入其中,仔细体察深圳的经验、理念、做法,感受深圳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开放型素质能力,逐渐让“三化一型”融入血液。开阔眼界、转变思维之后,体悟实训干部回到青岛,用企业管理思维改造工作机制,日益成为机关中最活跃的力量。

不只体悟实训干部,“三化一型”已经成为青岛培养干部的重要标准。去年8月,青岛出台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提出“选干部用干部必须突出能力要求,重点看是否善于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否重规则、讲诚信、守法纪,是否具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是否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树立了新时代青岛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青岛要发展,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至关重要。在加快培养“三化一型”干部的基础上,青岛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努力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青岛在企业家群体中的口碑不断走高,“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成为共识。

“我呼吁深圳的企业家一定要抓住青岛转型的历史机遇,到青岛来走一走、看一看,必然发现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说。

“把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

用市场化逻辑引才留才,成全企业家的创意创新

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政府更加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6月1日,青岛聚焦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推出人才新政,创新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把新锐人才、拔尖人才等评价权交给企业;市北区推出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招什么人、让谁享受政策,由企业自己说了算。用市场化的逻辑转变引才留才用才的打法,这是青岛学习深圳、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最新成果之一。

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主要负责人列席有关会议制度,充分赋予市场主体知情权、发言权;2020年开始,将每年11月1日定为“青岛企业家日”,将11月第1周定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企业家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企业家……在“学深圳、赶深圳”的过程中,青岛逐渐洞悉了市场化思维的精髓。

“凡是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学赶深圳以来,青岛主动改革,主动创新,扩大有效制度供给,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青岛发展的崭新动力。

青岛开始把市场化作为机构设置的重要理念。去年,与市场关联度高的17个经济部门,分别设立了市场配置促进处,大刀阔斧冲破行政化禁锢,研究和推进本领域的市场化。各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多数为部门原总工程师或原核心业务处室负责人,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这一创新性的改革在全国尚属首次,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努力使党政机关干部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工作成为思维习惯。

深化功能区改革,用市场化激活了其体制创新的制度优势。去年,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等功能区先行先试,管委会不明确机构规格,也不明确行政级别,现有班子“全体起立、重新上岗”。试点功能区坚持小管委、大公司,打破身份、编制、级别,实行竞争性机制、企业化管理。

刚到深圳时,体悟实训干部感叹深圳可以把产业规划交给企业。现在,这种做法已在青岛落地生根,成全企业创意成为青岛制定产业政策的新逻辑。青岛持续鼓励企业家提出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集群的好创意,政府来论证企业家的创意,成全企业家的创新。几个月前,青岛将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交给民营企业伟东集团打造,可见力度之大。

对市场化改革的坚持,对创意创新的尊重,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去年以来,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头部企业、平台企业纷纷到青岛投资兴业,构建了产业发展的优质生态。

“法无授权不可为”

清理“新官不理旧账”,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化与法治化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用法治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正因如此,法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指标。

2019年前三个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仅为37.46%;今年前3个月,青岛市两级法院共开庭审理行政案件138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均出庭应诉,连续3个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保持100%。3月27日,青岛出台《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不仅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还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充分做好应诉各项准备工作,不得出现“出庭不出声”“答非所问”“问多答少”等现象。

“民告官,官要应诉”,在青岛已经成为常态,行政机关已逐步养成“每庭必出”的习惯,行政机关负责人履职意识不断强化。这是青岛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法无授权不可为”,现代法治的核心是用法律规范公共权力,实现人人平等依法办事,形成可预期可信赖的制度环境。去年以来,青岛在法治引领下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释放了更多“制度供给红利”。

“新官不理旧账”,让政府失去公信力,失去信用,失去合作伙伴,对发展环境影响甚大。去年开始,青岛开始集中清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认真梳理摸底,建立解决机制,综合利用行政、法律、市场、调解、教育等手段清除,展示了青岛建设法治政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形成了良好的招商效应。

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推动惠企政策落实,是青岛对标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进政府用法治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一次性得到了政府兑现的自2016年以来累计拖欠的各类政策性资金3000多万元。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说,政府出钱请律师,代表企业和政府谈判,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去年以来,青岛市不断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在全国率先印发《青岛市证明事项管理暂行规定》,规范证明事项管理;审议通过《关于建立镇街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指导监督机制的意见》,建立起镇街参与法治政府建设机制,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市、区市、镇街三级全贯通……一项项新的规章出台,一批束缚市场化、法治化的法规被“清除”,青岛在法治化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以学赶深圳为导引,深刻领悟市场化蕴含的内在逻辑,在法治引领下进行改革创新,青岛正释放出更为强悍的发展潜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