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5月20日讯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15个攻势,这既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省委要求攻坚克难的有效举措。对照“攻山头、炸碉堡”任务清单,完成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的清零任务,市交通质监站重点聚焦“提高协同性”这个核心与关键,在“三破三立”上狠下功夫。
一是破除部门界限,树立整体意识。破除僵化的“分工”思维,打破部门内、部门间的“壁垒”,改变在工作职能、任务上“画地为牢”的错误思想,核心在于建立以任务为中心、以推进工作为目标的协同型工作模式。质监站根据全年监督任务,认真梳理了质量安全监督的25个山头和34个碉堡,围绕攻坚任务,组建了多个部门协同的5个尖刀班、14支小分队,自觉站在全局、全行业的高度谋划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党员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队员一起并肩战斗、摸爬滚打,以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党员骨干头拱地、向前冲。为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质监站自觉运用“精准点穴法”“强攻山头法”,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国道204胶州至城阳界拓宽改造工程、双元路与双积路节点立交建设工程、国道204大场段改线工程、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工程等复工项目,分门别类制定了更加精准的专项监督检查方案,先后开展专项检查40余次,现场提出整改意见50余条,书面反馈意见6份,有效保障了复工复产安全生产。
二是破除路径依赖,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协同性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质量安全监督能力和监督水平的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非创新不能破题。今年复工和新开工的公路水运项目有25个,ABF匝道、G204拓宽、双元路双积路立交、原油码头二期等重点项目要进入攻坚阶段,过去常规化的监督模式已经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质监站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过去传统常规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着力摆脱路径依赖,尽快在提升工作方法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学深圳赶深圳”,围绕品质工程创建、标准化和信息化监管,对标对表,并通过线上座谈、网络查询、电话沟通等方式,充分学习吃透深圳等先进地区监督模式、监督工艺,切实把追赶先进、担当做为落实在行动上。转变思路、敢于创新就要勇于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今年的国省道大中修项目普遍采用冷再生和热再生工艺,这是再生工艺在我市的首次大范围应用,质量管控压力大。质监站紧紧刻印“思路决定出路”理念,积极作为,找准关键穴位,组织对沥青和水稳拌合站进行全面排查,对配合比设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严格按照《青岛市公路工程工地建设标准化技术指南》狠抓标准化流程,从原材料质量控制、铣刨料存放、拌合时间、逐盘拌合记录等全方位加强质量控制,有效解决了应对不足的问题,从源头上保证了质量安全。
三是破除单一监管,树立服务意识。质监站将服务寓于监管之中,变“监督员”为“服务员”,努力当好“店小二”,做到精准帮扶。为帮助因改制导致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注销的青岛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办理“三类人员”证件,质监站2次奔赴省厅沟通协调省厅建管处、安监处、执法局、定额站等多个部门给予支持;为帮助承办过青岛“克利伯”国际帆船赛等重大赛事的青岛东方影都游艇码头工程完成竣工验收,质监站主动协助业主单位制定落实主体责任、引入专家开展工程实体验收指标评审、完善检测方案等一揽子申请方案,明确项目验收的程序和关键节点,有效推进了项目竣工验收。同时,围绕“智慧质监”建设,质监站广泛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加强与从业单位的信息协同,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先后对6个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远程监督,开展网上履约8次,在线监督交底4次,网上接受群众来访2次,网上受理监督手续8次,“一次办好”不断优化,服务效率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