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号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海鲜哪里强?团岛农贸大市场!

2020-03-31 08:23 来源:五次方物语
分享到:

团岛农贸市场是青岛市内最繁盛的菜市场,堪称广大买菜群众心目中的耶路撒冷。2016年5月我曾短暂造访,一晃神四年如白驹过隙,昨天我特意拨冗再次光临,狠狠过了一把瘾。那就说说吧,彼君子兮,不素食兮”,本篇只谈海鲜或海不鲜,蔬菜水果全略。

图一 蓝点马鲛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鲅鱼,南方更喜欢称马鲛鱼。这几条尸体横陈,个头均在1米以上,配上犹如鬼故事一样的冷白灯光,气场是相当强大了。春天是吃鲅鱼的最佳季节,这里不止有大个头的,“老中青”三代俱在。

图二 太平洋鳕

市场的灯光变幻莫测,到“大头腥”这又改暖白了,总之显色性都不行。这鱼我说过很多遍了,太平洋鳕/Gadous macrocephaius,正宗本地鳕鱼,和格陵兰鳕乃是同种至亲。虽然长得埋汰,价格一般,但吃起来还行。

图三 鲬

/Platycephalus indicus,俗名摆甲,目前在一定范围内的定种还存在争议,暂用此拉丁名,反正也不耽误吃。此鱼一看就是底栖鱼类,头部略似短吻鳄,模样有点丑,不过据说挺好吃。

图四 鳓

/Ilisha elongata,俗称白力、白鳞鱼或曹白,小刺很多,但味道之鲜堪与长江鲥鱼媲美,连鱼鳞也能囫囵着吃掉。若鲜食的话,大一点、新鲜程度高一点才佳,腌制成鲞也是惯常的料理方式。

图五 黄鮟鱇

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旁边还有很多,全都开膛破肚、肝脏外露,死状极为惨烈。摊主热情介绍说肝脏是顶级美味,这是近年来受日韩影响,本地过去对这玩意儿并不重视,价格很低廉,在乡下十元三斤也很常见。

图六 真鲷

中间看着很憨厚的那种,真鲷/Pagrosomus major,俗名“加吉鱼”或“红加吉”,属于海鱼中的上品。当年我因节前“走访”而在佳世客超市购得活加吉一条,并不多大,600元就甩出去了,虽然没花我钱,那也是老心疼了......

图七 比目鱼

两种主流比目鱼同框。上方颜色较深、体型略窄的是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俗称鸦片鱼,黄渤海最常见;下方的则是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即多宝鱼,肉厚味美,由“大菱鲆之父”雷霁霖院士引入养殖。此外,比目鱼类还有高眼鲽、半滑舌鳎、带纹条鳎等,略。

图八 日本鳗鲡

看到这种鱼吃了一惊,不是青岛人说的“鳗鳞”,那叫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略),这种是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俗称白鳝,即日本鳗鱼饭和蒲烧鳗鱼的主料,比星康吉鳗珍贵多了。星康吉鳗体侧有星状斑点;而日本鳗鲡体背暗绿,腹侧白色,无斑点。

图九  龙头鱼

经常看见网友们提到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没想到能在团岛见到,一言以蔽之:奇丑无比。也叫豆腐鱼、水潺、虾潺、九肚鱼等,古人云“鱼身如膏髓,骨柔无鳞”,言其肉质极为细腻,并不夸张。有人极爱,也有人不喜,有时候它也被叫做鼻涕鱼......

图十 日本对虾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对虾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种类,日本之“车海老”。体表具蓝褐色横条斑花纹,故民间又称斑节虾。易与斑节对虾(黑虎虾)/P. monodon混淆,但日本对虾体型娇小,尾部有一抹销魂的蓝色,区别明显。

图十一 日本蟳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仅次于梭子蟹的第二主流海蟹,有暗绿带花纹和棕红两种色型,分别叫做“花盖”和“石夹红”,或统称“石夹红”,上图中二者都有。虽然个头不如梭子蟹,但口感味道也很赞。

图十二 大寄居蟹

很遗憾,没有活体,连全尸也没见到,只有“钳子”,取自于俗名“虾怪”的大寄居蟹/Pagurus ochotensis。寄居蟹属于十足目歪尾下目,介于虾蟹之间,青岛通常只吃“钳子”里的肉,其余部分可能搅碎作饲料了。

图十三 大竹蛏

大竹蛏/Solen grandis,经常出现在潮间带的贝类。特点是贝壳长,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基本上是标准的长方形。本种个体肥大,足部肌肉特别发达,味极鲜美,有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图十四 缢蛏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大竹蛏的远房亲戚,但贝壳短而略圆润。蛏字和“大竹”连在一起很正常,但和“缢”字组合就很像“缢怪”了,可以理解为“吊死鬼”......其实“缢”字形容其壳顶至腹缘的凹痕,就像被绳子勒过一样。

图十五 中国蛤蜊

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即辽宁的“黄蚬子”,青岛这边叫它“沙蛤蜊(读作嘎啦)”。比更常见的菲律宾蛤仔更大,壳也更厚,我个人认为不如菲律宾蛤仔好吃。有人工养殖,但该种个性太强,容易“跑滩”而招致损失。

图十六  疣荔枝螺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生活在潮间带岩石间,螺壳上有疣粒,有点像荔枝,故名。肉略带辣味,尾部尤甚,所以又俗名辣螺或辣波罗,吃着玩可以,填肚子不行。这是我第一次在菜市场仔细观察辣螺,一看就没啥吃的兴趣。

图十七 短滨螺

短滨螺/Littorina (L) brevicula,俗名香波罗,很小的螺类,生活于潮间带岩石间。往往聚集于海边岩石上,形成令人密恐的态势,我以前是真没想到就这玩意儿也能吃,而且据说特别好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爱......

图十八 锈凹螺

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又名马蹄螺,民间称偏腚波螺,壳表各层有显著斜行肋线。壳表面褐色,有铁锈斑纹。南北沿海习见种,可鲜食,价格一般。我是头回看见还有卖这个的,有什么可吃的呢?

图十九 粒花冠小月螺

很像朝鲜花冠小月螺/Lunella coronata coreensis,但从外壳瘤状结节的特征来看,应为产于浙江以南的粒花冠小月螺/L. coronata granulata,非本地货。以前这俩是同种不同亚种,模糊一下无妨,现在好像都独立了。其壳口有鼓起的石灰质口盖,须用绣花针才能挑出肉来,肉略苦。

图二十 扁玉螺

扁玉螺/Glossaulax didyma,贝壳是坚厚的半球形,壳顶低矮圆润,有点像陆地上的蜗牛。青岛人称之为“香螺”,但名不副实,肉质还比较硬,凑合能吃罢了。嗯,我永远不会忘记来青岛的第一天,在小餐馆面对“酱爆香螺”却不知怎么入口的尴尬......

图二十一 存疑

以前估计是把这种也归入扁玉螺了,乍看有点像,细看不一样。其壳面颜色较浅,壳顶明显更尖,可能是微黄镰玉螺/Polinices fortunei,据说口感味道也和扁玉螺不同,我没亲自品鉴过,不敢妄言。

图二十二 纵肋织纹螺

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青岛语境中的“海瓜子”,全场仅此一份。通常以爆炒的手法烹调之,口味以香辣居多,成品以螺肉半露于壳口为宜,如此最能入味儿,且食用方便。听说这一手火候不宜掌握。

图二十三 脉红螺

脉红螺/Rapana venosa,青岛市面上最主流的海螺,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均有分布,既是海洋捕捞对象,也有人工养殖。个大肉多,可白灼整吞,亦可切片爆炒,进得了高档餐厅,也能混迹于路边餐馆。

图二十四 马粪海胆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北方最常见的食用海胆,身体呈半球形,棘较短,外观上就像一团马粪(我觉得更像驴屎蛋子)。虽然长相狰狞,界面极不友好,但美食不必看脸,主要食用部分是生殖腺,生食最佳。

以上二十余种,当然不能涵盖团岛市场海鲜摊的全部,但情长巾短,就啰嗦这么多吧。只看文字领略不到海鲜的真谛,还得一样一样的吃过来才好。Over。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