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21日,周六,春分刚过。放在一年中,它是2020年的第8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5天。
如果你百度一下就会发现,3月21日,是一个神奇的日子。
这一天,被称为“国际倒数日”,因为“321”……
这一天,同时是世界睡眠日、世界儿歌日、世界诗歌日、世界森林日……
这么神奇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世界睡眠日❤
如何才能睡个好觉?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春分后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重在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近日发布的《2020全民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居民睡眠时长明显上升,但普遍比平常睡得晚、睡得差。
疫情期间“夜猫子”明显增多
不睡觉的时候都在干什么?白皮书数据显示:61%的“夜猫子”选择了玩手机;47%的人会关注公共卫生消息,46%的人刷微博、微信关注时事和娱乐消息,46%的人用微信聊天。
相比“宅”在家前,人们的入睡时长普遍延长了30分钟,睡眠困难现象凸显,作息更趋紊乱,平均睡眠质量下降。
信息焦虑让人放不下手机
疫情前期,上班族不用担心起得太晚上班迟到,孩子们也不用担心上学迟到,有“大把”时间可以好好睡觉,睡眠质量怎么反而下降了?到底又是什么影响了睡眠质量?
很多人陷入信息焦虑,日夜不间断地用手机、电脑等刷新闻资讯。由于大脑长期大量接受、处理信息,造成大脑皮层活动抑制,产生失眠、食欲不振、头痛、恶心等症状。
屏幕光亮会使入睡更加困难
很多人平时遇到压力就拿起手机搜索解决办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压力反应模式,即一遇到压力就刷手机,而手机屏幕光亮会抑制人的褪黑素分泌,使入睡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让我们晚睡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善睡眠的三点建议
养成规律的午休和运动
很多人忽视了午休的作用,甚至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而故意不午休。此次调查显示,规律午休者的睡眠状态更好。此外,规律的运动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很多失眠者总是担心晚上睡不好,结果越担心就越难入睡。事实上,往往不是睡不好影响我们的睡眠,而是害怕睡不好的恐惧影响了睡眠。因此,心理上的平衡非常重要,过度关注带来的焦虑反而会加重失眠。
对暴饮暴食说“不”
饮食过饱也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从中医角度来说,“胃不和则夜不安”,吃的食物不当或吃的太多,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就可能导致整夜寝睡不宁。
睡眠质量好的标准
1.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
2.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
3.睡中梦少,无惊醒现象,很少起夜;
4.起床快,早晨醒来精神好;
5.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
❤世界儿歌日❤
你还记得曾经的儿歌吗?
1976年,在比利时克诺克两年一度的国际诗歌会上创立了世界儿歌日,由13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在3月21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春天到来的第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据报道,在孩子生命的早期,他们的语言、运动、认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环境,提高孩子的音乐品味、探索能力,从而帮助孩子在语言、小运动、大运动、认知社会等领域系统而全面的发展。
温习这些经典童谣,一起唱歌一起摇摆吧!
❤世界诗歌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还记得日本援华物资上的这些诗词么?它们曾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时,中国也责无旁贷地为各国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无论是使领馆、地方政府,还是各大企业、民间组织,都不约而同地在援外物资的包装箱上贴上了精心挑选的寄语。诗句、箴言、歌词……一行行简短而真挚的文字背后,藏着我们投桃报李的满满真情,更寄托着特殊时期人们的美好期盼。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最早对中国抗击疫情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作为“回礼”,中国捐赠日本的物资上自然不能少了诗句。3月2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了100万只口罩,捐赠物资上写的是“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诗句化用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值得注意的是,这句寄语特意呼应了此前日本给中国援助物资时引用过的同一首诗,再次体现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处。
在浙江对日捐赠物资上,写有“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的诗句。这两句出自现当代著名僧人、佛学家、诗人巨赞赠日本僧人的诗,以一树花开两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韩国作为中国的近邻,也曾在疫情期间及时送来援助。在辽宁援助韩国的物资上,写着“岁寒松柏,长毋相忘”,这句话出自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学者金正喜之口,寓意中韩两国人民如同屹立寒冬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浙江对韩捐赠物资上,则印有“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这两句出自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
复星集团在给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用意语写着“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这句话出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同时送上的还有一句中文诗“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借用了中国明清诗歌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诗句。前一句源自李日华《赠大西国高士利玛窦》的“西程九万里,多泛八年槎”,后一句则源自吴渔山《通玄老人龙腹竹歌》“京师公卿谁旧识,与君异国同舟行”。这两句诗表明,即使远隔东西半球,但面对困难必当同舟共济。
玄奘于贞观年间西行赴天竺,并由印度运回梵文经卷的故事,为中印两国民众所熟知。复星集团在为印度捐赠物资时,就附上了“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的寄语,这正是取自《全唐诗》中记载的玄奘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的《题尼莲河七言》——“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在中国大使馆捐赠给伊朗的物资上,用中文和波斯语写着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原诗是这样的——“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上枉为人。”这首诗是萨迪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被作为座右铭悬挂在联合国总部,成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行为准则。
❤世界森林日❤
让更多绿荫守护美好家园
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12月21日在其第A/RES/67/200决议中宣布每年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目的是为提高各级为今世后代加强所有类型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养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做出了有益贡献。
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引起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当下,我们要更加关注森林、保护森林,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
从古至今,绿荫一直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依赖着森林,我们用的筷子、纸张、木制家具,吃的枣、栗、柿等都来自森林,甚至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得益于森林的净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通过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轻或延缓着环境改变对我们的危害。森林也是呵护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我国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的80%以上生存于森林。
多年来,我国坚持不懈开展造林绿化,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国土绿化加速推进。森林覆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至22.96%,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赢得世界赞誉。
如今,祖国各地山川披绿装,城市增绿色。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新兴绿色产业日渐兴旺,绿水青山正在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森林滋养幸福生活,也加厚美丽中国的底色。但也要看到,总体上我国仍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与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地方资源破坏和生态退化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发生的森林火灾敲响了森林管护的警钟。让更多绿荫守护美好家园,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更多绿荫守护美好家园,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坚持履行植树义务、爱绿护绿的同时,尽可能节约身边的森林资源。一张纸、一双一次性筷子,都是我们要守护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