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中医也有“心理学” 快来听听专家的“情志”课

2020-02-21 21:35
分享到:

编者按:2020年的春节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与往年格外不同,清冷的街道、紧闭的各类场馆让孩子们最喜欢的春节假期,少了许多“味道”。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全国战役中,社会各界涌现出一大批“逆行者”,他们舍弃春节假期、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青岛的文化界,也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为了让孩子们的寒假不因疫情而枯燥,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全新线上栏目《播种梦想》——“崂山文化艺术微讲堂”特别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以线上视频讲座的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文化内容和价值引导。本网记者也将全程跟随,为广大市民讲述这些假日中“逆行”的文化故事。

文图/潘旭 视频/孙忠晓 王宇琦

情绪能够对人的生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这点大家都有所了解,而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认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提到“心理学”,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西医范畴内的相关理论,可你知道么,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早已从中医角度对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精妙见解。今天,《播种梦想》栏目邀请到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小平,从中医的传统理论入手,为大家分享“情志”和我们身体的关系。

“志意”是人区别于万物的“灵魂”

今年58岁的王小平是科班出身的中医医师,用她的话来讲,中医这门学科“读到硕士依然是似懂非懂”。“学习中医和学习西医有非常大的不同,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学习的初期会很难适应。”王小平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观念,在中医学科中得到了丰富的应用,以“迷信”来否定中国传统哲学是非常浅薄和片面的。“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就是一个‘变’字,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之所以人有别于其他物种,其根本原因是人具有‘志意’,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这也让人身上的变化更为复杂。”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王小平更为深入的阐释了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人类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胜数的生物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宇宙间一切生命现象的最高存在形式,《内经》的作者非常明确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所以在万物之上,根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内经》中的认识,主要原因是人类较其他生物具有更高级、更复杂的生命活动,《内经》中称之为“神”,惟有人类,不仅拥有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复杂语言、丰富表情等外部征象,还具备高度发达的智能及自我调控能力。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在于有精神及智慧,如《灵枢·本藏》所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而志意,是人神的综合体现,是人体自我调控能力所在,它不仅可以调摄精神、调畅情志,还能使人对环境改变产生适应性变化。总之,志意是人区别于万物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活动。

违背自然 所以百疾丛生

《内经》中认为,疾病之所以越来越多,与人们“道德稍衰”(道,自然规律;德,遵循规律,即不遵循自然规律)有关。王小平说,人类智能越发达,就越忽视对于自然的敬畏,而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影响人的健康。“《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即造化之气不可以人力代之,天时之变也非人力所能及,违悖规律必遭报应。”

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例,之所以疫情爆发,正是有人食用了携带病毒的“野味”,而天生五谷、家禽和家畜,早已满足了人生存、生活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还要去向自然索取,食用所谓的“野味”,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可避免的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疫情面前更要调控好自己的“情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的影响越来越大,原本应该重返课堂的孩子们也不得不窝在家中,思想情绪难免会有些压抑。越是在这种时候,调控好我们的“情志”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中医所说的“情志”到底是什么呢?王小平介绍,中医学的“神”有多重涵义,与疾病关系密切的“神”指精神活动。根据《内经》所述,其表现形式多样,如人的思维认知过程、人的感觉、意识等,与发病关系密切的是人的情感反应,《内经》总结为怒、喜、思、悲、恐、忧、惊等七情;归属五脏称作“五志”,即怒为肝志,喜为心志,悲忧为肺志,思为脾志,惊恐为肾志。

《内经》认为“形与神俱”,形神可分不可离。情志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精神反应形式,也是五脏功能活动的产物,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即情志与脏腑有关。若五脏发生病变,会引起不正常的情志反应;同时,情志也会影响脏腑功能,当情志过度(突然、持久、强烈)超过人的耐受力时,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生疾病。致病的情志称作“情志过激”、“七情过极”、“五志过极”、“情志致病因素”等。

为什么会产生“情志过激”呢?《内经》认为情志过激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的,即欲望太过,或要求太高,必然会患得患失,从而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度的情志反应,进而影响脏腑气血的生理活动,发生疾病。因此,防范情志过激的出现,《内经》中借鉴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哲学观点,给出了自我修为,内养精神,做到“恬惔虚无”的修身建议。

在讲座最后,王小平劝导广大青少年,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希望大家能利用这段时间,注重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与修炼。“人有七情好恶,但宜有节制、有规律,保持淡泊豁达、乐观向上、知足常乐的心态。如此可调和情志,提高心理承受性,使气机调畅,脏腑不受邪。”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