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号 > 正文

“停课不停学”,如果走心不走形式……

2020-02-11 11:27 来源:无风
分享到:

疫情下的每一天,是最好的课堂。


一夜之间,全国有多少老师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
又有多少家长或学生变身迷妹迷弟,为亲爱的老师打赏送花?
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一个教学创新叫“停课不停学”。
有人说,在新冠病毒肺炎形势有望好转的时候,教育就别出来添乱了。
这话其实说的不对,应该是病毒给教育添乱。
没有病毒,全国的学校都会在今天正常开学;
没有病毒,老师也不会被逼成主播,学生也不会被逼成粉丝。



1


中国的互联网在2月10日这一天又创造了一项世界级的纪录,应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超过2亿人同时在线体验“网课”。

但是这一天全国很多的网络平台卡顿到了极点,华为、阿里、腾讯等云平台服务都不堪重负,用户体验的无序感强烈。

在技术卡顿的情况之下,我们敬业敬爱的老师,还是拿出了高度的职业精神和专业备课的认真劲头,盘头化妆,磨皮美颜,在摄像头前努力地保持端庄淡定,尽量自然地去讲解课程内容,还要努力按捺住内心的疑惑:班里明明只有43名学生,怎么围观人数超过了800人?


网络截图

第一次当主播的老师们,在直播过程中要时不时地对出现的嘈杂、断线、连麦不顺等状况,进行尴尬的自嘲。

下了直播的老师也体会不到网络主播爆红的虚荣,反而是更加苦逼,继续在电脑上、手机前批阅学生们上传的各种拍照式笔记,还要在无数微信群、钉钉群、QQ 群里回复“收到”和汇报第一天网课的成功与荣耀(不允许有失败哦)。

真的是要向老师们致敬!

如果不是病毒所迫,谁愿意一身才华啊?

家长们也不容易。突击采购打印机、投影仪,冒着生命危险排着长队去书店买教材,还有提前一天就不断测试网络带宽和学会怎么进直播间。

网课的一天,实在是高度充实和混乱的一天。

但所有的混乱,最后都以一个高度留痕的拍照上传,作为当天的完美结尾。

下面的这个截图足以说明一切,无风君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文字的孱弱。


网络截图

网课才上了一天,据说就已经成了热门话题。有人大喊要叫停网课,还有人大声地抨击教育部门的短视、无知和xingshizhuyi之风严重(这些都是他们骂的,无风君此处为引用哦)。

不过,没有人骂老师,甚至也没有几个人骂学校,大家都知道该挨骂的是谁。

有人拿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屏幕会损伤孩子的视力为由,来抨击这个线上教学。

其实这个理由很苍白。

即使没有网课,你家孩子的视力也不见得好多少,电视、手机也不一定少玩多少。再说了,人家老师的视力就好了吗?


2


“停课不停学”这样一项被病毒疫情逼出来的制度创新,为什么要挨骂呢?

“停课不停学”的关键点在于,当学校开学时间一再延长,线下的课程无法实现面对面传授时,那么停掉的应该是课程,可是不应该停的是什么呢?是不断的学习啊。

所以,教育部门说“不停学”,其实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不至于完全处于放羊的状态,而放松了学习。

但是,好经是怎样被念歪的呢?

当“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出台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层层转发上级红头文件,要求各学校实行线上教学,上网课。演进到操作层面,那就是把本该开学后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变成网络课程进行传授;而且无视学生们的年龄和认知差异,高中生与小学生统统都要成为老师主播的粉丝。

换言之,现在的网课不是“学习”,依然是变了传授形式的“课程”。这个课程的效率和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徒增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叫“分类施教,因材施教”。

网课这种形式,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对于高年级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讲,由于他们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这种线上教学倒是符合他们在繁重的升学压力之下的备考实际。

但是对于低幼年级的学生而言,出于自控能力与自律性的实际,上网课会加重家长的负担,而且也会令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单位时间内达到了最低值。

当然,在“停课不停学”的大方针指引下,也有的老师在努力地顶住压力,在网课上拒绝讲解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而是给学生推荐好的书目,或者扔个好玩的视频,让大家学习,老师则把直播间变成聊天室,在线答疑聊天,其乐融融。


3


如果教育部门真懂教育,如果他们真的在乎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现在应该进行一堂最好的现场教学,让学生们在这场抗击病毒疫情的阻击战中,学到更多可以安身立命、受用一生的东西。

“战疫”过去了这么多天,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好好学习。

——面对病毒的起源,我们可以学到的是敬畏自然。人类需要在口腹之欲与自然伦理之间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底线。至少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打死也别吃蝙蝠、穿山甲和那些怪兽。

——面对被病毒夺走的生命,我们可以学到的是悲悯意识。珍爱生命,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病毒面前,我们都是命运的共同体。

——疫情更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世间百态,苍生冷暖,也可以照见人心人性

有人哄抬物价,发国难财;也有人大爱无疆,驰援千里,无私捐赠;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主动自我隔离,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相反,那些恶意隐瞒甚至是心存轻慢的人,造成的社会危害有多大,更是现实中最好的以案说法。

——疫情还是一面显微镜,它可以聚焦权力的傲慢,也可以放大权力的谦卑。权力如果傲慢,病毒就会得寸进尺;权力如果谦卑,就会以人民为重,以生命为重。

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有朝一日若能成为一名官员,那就要胸怀社稷,科学施政,造福人民。

——在抗击疫情面前,我们更能体悟到家国情怀。那些逆向而行的白衣战士,那些在火神山医院昼夜奋战的工人,将蔬菜、口罩、防护物资运抵湖北的人们;被誉为“捐出家底的山东,背后是“一省援一市”的全国战略。在这些事实面前,我们才会懂得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是家国情怀。

——如果这场疫情结束之后,我们更希望向孩子们传授这样的一个人生导向和价值观。都说是多难兴邦,但国家的兴衰在于科技、医疗和教育。

在灾难面前,真正属于国之栋梁、社会脊梁的是科学家、实业家、医生、军人、教师和新闻记者。钟南山、李兰娟,让人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国士无双,那些捐出亿万元的企业家,还有在疫情面前努力传达真相的新闻记者,都才是我们应该景仰和追随的对象。年轻人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小鲜肉、高颜值、高收入的演艺流量明星。

网络截图

甚至在这场疫情中,任何一个瞬间的细节,都可以让我们感到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厚重。

——那位在武汉方舱医院感染肺炎的患者,在病房里认真读书,那本书的题目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即使身处困厄,依然无法停止思想进步的脚步。

——疫情面前我们喊出的是“武汉加油”;但日本在两批捐赠物资上的附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却让我们突然惊觉古汉语原来如此浪漫与优美,并且蕴含着山川一样的力量。

同样的含义,却有不同的表达形式,顺着这个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洞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甚至还可以作为文化反思的对象。

我们还可以在这场疫情中告诉给我们的孩子,人还是要学会独立思考。面对层出不穷的谣言,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与质疑,尊重常识,富有科学精神。

保持独立思考更重要的一个认知是,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所以,停课不停学,网课是不是该叫停了,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教育如果真正走心,那么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是历史赐予的教科书。

当然,即使让孩子们没有任何负担地再玩上一个月,我看也无关历史的走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