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元宵节注定会成为一个特殊的记忆,随着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所有新春活动已被取消。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借用这篇上世纪30年代的岛城元宵节描述,在纪念节日的同时,更为我们遭受疫情袭扰的祖国祈福!
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因节日食品元宵而得名。古代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故又称灯节。灯节,青岛地区早有记载,清代《即墨县志》载:“上元蒸面作灯,注油点之,结松棚挂灯光,放花爆、陈杂剧三日夜。”《增修胶州志》载:“上元张灯火,陈杂剧,喧阗竟夜”。上元即正月十五,取道家说法。30年代,老青岛的元宵节沿袭传统,无论是青岛的乡间还是城区,呈现民俗特色,洋溢喜庆。
上世纪30年代青岛媒体对元宵节的报道
为了庆祝元宵节,彰显灯节特色,在岛城市郊各乡镇,普通农家和乡绅都自发地筹集一些钱,在主要街道巷里,搭建一些灯棚,灯棚门口上方悬挂“不夜天”、“共庆昇平”等大字匾额,灯棚里挂着各色各样的彩灯,灯光源一般以蜡烛、松子油为主,有虾灯、蟹灯、蜈蚣灯、狮子灯、肥猪灯、骏马灯等动物造型灯,有萝卜灯、玉米灯、西瓜灯、苹果等果蔬造型灯,还有方灯、扇面灯等造型灯,形态各异。为了增加人们观灯的趣味性,聪明的组织者还在灯面上写上一些灯虎(即灯谜),以备观众猜谜。夜色中,各色彩灯流光溢彩,人们纷纷涌向灯棚,赏灯猜谜,趣味盎然,摩肩接踵,煞是热闹。同时,大街小巷,不时传来人们敲打着的各种好听的喜庆鼓点旋律,似欢快的节日乐曲。
元宵节喜庆的高潮一个接一个,人们在看灯棚的同时,五彩缤纷的烟花又在渲染节日的夜空,各色烟花争奇斗妍,如垛子花放起来犹如喷水池,红色的起花花鞭灿烂如花。还有老鼠点火、八仙过海、九连灯、七宝塔等花样造型烟花,与灯棚交相辉映,正所谓火树银花会,星桥铁锁开。
天后宫新年时的热闹场面(市档案馆提供)
本文作者:曲海波,源自青报网。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