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防控主力之一。这些天,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工作流程是怎样的?1月 29日,主城君实地探访了青岛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急处置队伍 24小时待命
样本两小时内送实验室检测
下午两点钟,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楼大厅,一支 8人队伍迅速集结,携带设备装载上车,赶往市立医院西院区进行应急处置任务。
这支队伍是市北区疾控中心6支应急处置队伍之一。自1月19日我市发现首例疑似病例以来,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由4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每组 8人,两组一天轮流驻守,24小时待命。
记者看到,应急处置队员携带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箱、样本采集箱和样本运送箱等多种设备。流调箱每人一只,配备 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体温计等 20余种物资。接到疫情报告,应急处置小分队随时赶赴医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市北区疾控中心检验科主任王铁一介绍,应急处置分队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样本采集,以及往市级疾控中心的样本送检工作。“样本采集有规范标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轮换较多,我们到现场以后会做好二级防护、进行规范指导,保证样本采集的准确性。采集完毕后由我们的工作人员送到市疾控中心。”
王铁一说,目前对疑似病例进行的样本采集一共有四类,分别采集疑似病例的血清、EDTA抗凝血、上呼吸道样本以及下呼吸道样本。采集完毕后做好样本登记和外包装标记,然后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做好包装和转运。“检测样本有时效性,越早确诊疑似病例,就能越早开展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这对防控传染病非常有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样本采集,需要在两个小时内送到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做核酸检测。”王铁一说。
据了解,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摸清患者就诊前每一个活动细节,重点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疫区接触史、密切接触者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追踪密切接触者,迅速向相关部门和机构发出协查通报,在最短时间内力争找到每一位风险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实施健康管理,开展疫点消毒处理工作。
收集疑似及确诊病例情况
对确诊病例疫点全面消杀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要有疫情报告,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传染病防制科完成。记者在该科室看到,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有的进行网络信息核对。有的负责整理和收集所有个案信息,统一整理好后报送。
“我们负责收集辖区所有医疗机构上报的接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接诊情况。”市北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王霞介绍,目前信息报送主要由两条机制。首先是国家有一个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监控系统,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在系统内,其次医疗机构、辖区单位还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职能。在两条机制下,信息可以最快地报送。一旦有信息报送,传染病防制科立即向应急队伍启动应急响应。
据悉,目前市北区共有医疗机构有 700多家,当前疫情报告则主要来自青岛市设置的定点发热门诊诊疗医院,市北区共有5家。算上当天刚刚进行的应急处置任务,应急处置队伍已经出动35次,开展确诊病例疫点消毒5次。
对确诊病例疫点进行全面消杀,是应急处置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跟流调队员不一样,因为要接触含氯消毒剂和腐蚀性消毒剂,消杀队员的流调箱内多了雨靴和橡胶手套,进行更多防护。
市北区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主任刘志翔介绍,他们进入疫点后首先要开辟消毒通道,保证人员进入后的有效防护。在病家,要对确诊病例所有衣物、地面、墙面等所有可能污染到的地方进行喷洒消毒。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疾病,除了经常用到的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措施,此次用的比较多的是针对空气的消毒。“我们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对空气进行全面消毒。这种气溶胶喷雾器可以把消毒剂雾化后喷洒到空气中,使消毒剂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刘志翔说。
此外,撤离疫源地时,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在后场进行消毒,一直到人员完全撤出。离开疫源地后,做好医疗垃圾消毒工作,进行统一运转和处置。
Tips:居民如何进行预防性消毒?
刘志翔介绍,普通居民可以进行预防性消毒,对接触较多的物体表面使用 250至 5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卫生洁具使用 500到 1000毫克每升含氯消毒剂擦拭。空气方面,建议每天进行两到三次通风,每次不少于 30分钟。垃圾处理方面,建议使用 1000到 2000毫克每升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