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青岛迎来了新的“掌舵者”。
在过去的一年,青岛更新、甚至颠覆了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既有印象——
“现象级城市”“网红城市”“南深圳,北青岛”“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一系列描述其实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这短短一年间,青岛确实变了。
定位新
任何改变,都有一个原点,一个逻辑的支点。一座城市的改变,也是如此。
说起青岛近一年来的改变,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就是2018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山东要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并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
△图为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
这意味着青岛站上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最前沿,成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宣示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过去的一年,青岛深度思考,并重新确立了城市的定位。
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位才能与国家战略赋予的机遇相契合,并基于此为青岛敞开新的发展空间?
1月19日,山东省两会期间,在青岛代表团团组会议接受集中采访时,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清晰地总结了青岛在国家战略大坐标中的定位——
❖在胶东半岛,青岛要努力当好中心,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在全省,着力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在全国,努力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黄河流域高质量开放发展的窗口。
❖在全球,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各类资源交汇互动、创新组合。
人们常说,定位决定方向。带着这样的全新定位,青岛走上了格局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路径新 最近,在有关青岛的媒体报道中,经常会看到类似“顺势”“乘势”“聚势“的词汇。
重大国家战略之下,能不能抓得住机遇,青岛既需要想透彻这个“势”的含义,更需要搞清楚怎么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利用好这个时代大势。
回顾过去的一年,青岛开创了堪称飞跃式的发展路径,可以精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招数——
❖鲜明地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力推市场化、法治化改革;
❖全面发起“双招双引”攻势、“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等15个攻势;
❖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创发展环境;
❖搞活“关键的人”,培养一批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素质能力高的干部。
万箭离弦,直击“靶心”。种种突破性的打法,都是为了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
其中,势头浩大的15个攻势最值得细细说道。
“蓝谷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海洋创新高地,如果是以现在的体量为基数,20%的年均增长,几年以后回头看看,能如愿达到这个定位吗?”
“我们虽然拥有了世界电影之都的荣誉称号,也有了设施齐全的硬件平台,但是青岛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电影之都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的短板在哪里,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这些尖锐、直接的问题,是在由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参加的大型活动上提出,而且通过媒体公开。
这个活动,是青岛为15个攻势举行的答辩。攻势牵头领导和相关部门直面现场的质问,不护短,不遮羞。青岛想扬长补短、迎头赶上的决心可见一斑。
更具有启发意义的是,这15个攻势从一开始就突破了部门之间的割裂,打破了本位主义,牵头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必须统一目标和步调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在财政资金环节更是直接改变分配机制,各部门单位都需要在15个攻势中确定实施项目,项目性支出全部按照攻势专班来申请。
在这样的形势下,没有哪个部门还能各守一摊,各自为战,青岛“搞活一座城”有了一班大协作的人马。
15个攻势效果如何?
以最核心的“双招双引”指标来看,去年1-11月,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创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速,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在民间投资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青岛民间投资增长实现了21.3%的大逆转,同比提高15.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位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一位。
青岛新签约305个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增长率高达53%;在建投资项目5120个,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4倍;新开工投资项目2709个,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7倍。
在新的路径下,青岛的发展势头,迅猛如此。
标杆新
“学深圳、赶深圳!”2019年,青岛在全国喊出了自己对标的新目标。
疑虑的声音并非没有:“学得了?赶得上?”要知道,单从2018年的数据看,面积只有青岛的1/6的深圳,生产总值足足是青岛的两倍,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指标,均远远高于青岛。
青岛在这一年里,用行动做了回应。
青岛与深圳的差距不小,学也好,赶也好,谁都知道,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幸好,青岛从一开始就找准了学和赶的方向——从思维模式和改革方向的最深层次出发,学习深圳的市场化、法治化思维。
△图为深圳城市风貌。
一年来,青岛首创性地在17个与市场关联度高的部门专门设立“市场配置促进处”,以“管委会+公司”的模式搞活功能区体制机制,还给行业协会、商会专门设置了政策发文“户头”,这些举措无一不是为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法治化改革方面,王清宪多次强调,“任何官员‘新官不理旧账’的做法,都是法盲的表现,都是违法的行径,必须彻底改变。”青岛旗帜鲜明地鼓励“民告官”,对公共权力产生了极大的规约效应,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由2018年的32%跃升到去年的72.5%。
同时,集中开展了全市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专项清理,摸底排查出涉及政府原因导致的未履约问题408个,处置率达到91.7%,其余正在积极推进。
气象新
青岛这一年的气象之新,一方面是新在“外”。
全国首家获批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咨询机构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发明专利数量在国内车企领先的奇瑞新能源汽车,这些重量级的“外来”大企业,都在青岛扎了根。
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启迪、正和岛、亚马逊、创业黑马、前海方舟、华夏基石、亚布力、猪八戒网……随便哪一个都是行业领域内的头部企业,同时成为青岛的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
△图为落户在青岛金家岭金融区的光大理财。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央企四季青岛行”、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等吸引着海量资源的重磅活动,均永久落户青岛。
回顾这一年,“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已经从呼吁变成现实。
青岛的气象之新,另一方面是新在“内”。
一年以来,青岛在干部选用上不拘一格,奇招屡现。
选派了307名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在4个国家功能区按照“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择优选配、统筹安排”原则,公开选聘16名优秀干部担任管委会主任、副主任;选拔20名副局级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上任职;在全国发布“求贤令”,公开选调选聘180名干部人才……
这些举措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干部选拔习惯定势,使青岛的干部队伍气象一新。
此外,青岛还大力开展了机关决策的流程再造,从“由下而上”逐级汇报,变成“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力倡扁平化,最大化提高执行效率。
回顾青岛走过的一年间,可以说,局势壮阔,动作迅猛,格局大开。
青岛的未来,值得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