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我们最大工作量是将饮料瓶里饮料倒干净,最怕的是被碎玻璃等垃圾扎破手。”汤春花两手不停顿的边从垃圾袋里分拣垃圾一边说。
汤春花是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站的一名垃圾分拣员,安徽利辛人,41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十年前,为改变贫穷,她和丈夫带着1岁多的儿子来上海务工,曾摆过地摊,也曾在超市工作。2019年7月1日,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她应聘当上了一名垃圾分拣工,负责分拣全国各地到上海的火车带来的垃圾。
走进上海火车站垃圾分拣的车间,并没有想象中的异味和脏乱,相反是仅仅有条,汤春花带着口罩和5位工友正围着一堆黑色、浅绿色的垃圾袋分拣垃圾,他们旁边有可回收垃圾筐、干垃圾压缩机、湿垃圾桶等。汤春花带着长橡胶手套,撕开一袋垃圾,里面有泡面、一次性拖鞋、饮料瓶子、快餐盒、果皮壳、食品包装、脏纸巾等。“刚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很自卑,垃圾味道难闻不说,搞不好还被垃圾袋里的碎玻璃等尖锐物品扎伤手,有时还拣到装在马扎袋里的小孩大便,干这份工作都瞒着家里人。后来听习总书记说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我住的小区里都在进行垃圾分类,渐渐的也就没有自卑了,我觉得我的劳动不仅可以挣钱养家还可以让环境更好,可以让山更青、水更绿。”
汤春花干活麻利,说话的一眨眼功夫,她已从垃圾堆里清捡并拧开3、4个饮料瓶,倒干净里面残留的饮料后扔进旁边装饮料瓶的筐子里。“一天至少要拧开上千个瓶子,大多数瓶子拧的都很紧,我们带着塑胶手套拧开很费劲,有时晚上回家睡觉时都感到手腕酸疼”。每天,她和其他5名工友,每天要从60多吨的垃圾里分拣出700多公斤的可回收垃圾。垃圾的腐蚀性很强,汤春花大皮围裙的下摆都被腐蚀毛了遍,“隔着橡胶手套,手的关节都是又肿又痒,如果手不小心被垃圾里的碎玻璃割破了也很难愈合。”汤春花从橡胶手套里抽出红肿的双手。
从刚开始瞒着家人,到后来家人都知道了,并都支持她的工作,汤春花满脸的幸福。老公知道她工作辛苦,每天都提前将她的中餐、晚餐做好给她带来。三个孩子,小儿子带在身边在上海读书,还有两个大女儿在老家阜阳读高中。“春节她们不来上海,我老公和儿子回老家,春运车多人多,垃圾分类工作任务重,我要坚守岗位。”当问及想不想两个女儿时,汤春花强忍着眼眶打转的泪水:“想啊,每天都和她们视频,她们知道我分拣垃圾辛苦,每次都叮嘱我不要太累着。”
新年有新的愿望,当问及汤春花的新年愿望时,她说:“希望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希望每一个旅客都能自觉垃圾分类,不把碎玻璃、大便和普通垃圾放在一起,希望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本报记者钱培坚、本报通讯员赵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