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被称为“阿里云之父",却被骂了整整4年的王坚,名列其中,有评论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开始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新动能,激励更多人、公司,向科技创新的高峰攀登。”
一项科研创新、产品的上线,必然经过利益的分裂、舒适的“麻醉”、痛苦的执着,这也是创新之难。最近电影《攀登者》热映,方五洲说,攀登珠峰最要人命的就是最后的几百米。创新犹如攀登高峰,不仅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也需要关键时刻的“咬紧牙关”。
这对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而言,同理如此。从2018年3月以来,全国乃至全球对山东的关注,已经成为舆论的“爆点”,恰如攀登泰山时,面对从身旁擦身而言的“挑山工”一样,充满了各种质疑。
然而,实际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没有想象的那般岁月静好,必然需要众多的“挑山工”,在面对沿途的质疑、否定时,埋着头,一步一步的攀登每一个石阶。
从新国成立以来的70年来,山东制造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成就了山东的“大象经济”,让山东稳居全国山东GDP前三,也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重镇。然后,时代变革与机遇,同时需要山东“转身”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对山东并不容易,但又必须努力去做。
去年刘家义书记的“自曝家丑”言犹在耳,如今山东GDP增速放缓,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山东各行各样更多的“挑山工”,以他们对行业的专注与定力,承担起这份被关注的压力,还要承担起引领发展的重任,“山东制造”迈向“山东智造”更需要如此,也必然如此。
心无旁骛攻主业与“挑山工”的精神一致,这样的专注、耐力,山东制造收获了众多的荣誉与骄傲,比如吸引世界目光的“国之重器”的大飞机、“港珠澳大桥”、“蓝鲸一号”等等都能看到山东制造企业的身影,甚至有山东制造企业独立完成,这也成为山东制造业的“底色”。
然而,这些对于山东,显然是不够的。“近期,中国重汽、山东黄金、兖矿集团等纷纷退出房地产板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信类似的举动,在山东会越来越多,山东制造企业“正确处理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把技术、人才、资本向主业上集中。
这也说明了当前山东制造业,无论国企亦或民企,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与机遇。踏准时代需要,用“挑山工”精神把主业搞上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在这一方面山东已经有教训,面对“前后猛虎,后有追兵”的省级、区域竞争,让自己成为强者、领先者,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才有“话语权”,才有吸引力,如此才能形成人才、资本、产业、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山东制造”便是这循环之上的重要一环。
当然,一家制造业能不能产生“挑山工”,不仅需要整个山东营商环境为之改善,也需要企业家长远的战略眼光,更需要“挑山工”自我的攻坚克难。作为院士,王坚曾在2010年阿里云年会上落泪,他说,他这两年挨过的骂甚至比这一辈子挨的骂还多,山东“挑山工”亦当如此。(文/拾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