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1月19日讯 2019世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大会今天在济南开幕,接下来的两天,学术界与领军企业将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展开全面交流。会上首次发布的《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具有山东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据介绍,我省目前以人工智能软硬件、核心算法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人工智能企业已有12家,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转换升级的企业约有270余家。细分领域中,智能机器人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各子类别中占比最大——我省现有智能机器人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企业120余家,2018年度总产值约200亿元,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到2022年,人工智能企业预计达到500家以上,实现全省16市全覆盖。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有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与“十强”产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成为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汲斌昌表示,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已初具雏形,企业广泛分布于软硬件支撑层、前沿算法技术、垂直应用等各个领域。其中,浪潮生产的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歌尔的智能电声器件及智能电子配件销量居全国第一,国内每六台身份证阅读设备至少有一台来自神思电子;创泽机器人、海天智能等企业深耕机器人研发技术,结出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丰硕成果;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百花齐放,涌现出海信、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研究院、杰瑞工控等一批领军企业和智慧工厂全流程解决方案、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等。
目前,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正不断加大前沿技术研究力度,有7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科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去年9月,我省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搭建了支撑平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成立了省级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的社会生态正在齐鲁大地加速形成。
“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在于与具体行业的结合,而山东有广阔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伟民表示,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善,因此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业”领域有独特的先发优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头雁”效应,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扶持力度,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完善数据资源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为鼓励更多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落地,加速释放我省“智能红利”,前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十强”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需求进行了征集。本次大会上,从中精选出的100个应用场景的技术需求,也面向全国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进行了集中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