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证监会官网首度披露了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这家注册地址在青岛市城阳区的企业,此次拟登陆上交所,一旦成功上市,将成为第41家A股上市青企。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民营企业,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借助高铁迅速发展的契机,实现了业绩的连续增长。青岛市工商联近期发布的2019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显示,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民营企业中排名第61位,上年度营收总额为15.11亿元。
根据“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3万公里,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高铁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仍处于持续发展期。此外,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中,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这些国家战略和规划,都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利好。
国内轨道交通产业比较有名的城市中,长春是老牌,株洲是一流,而青岛、徐州等正大手笔布局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装备是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做强做高的9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目前青岛正在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建有全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区域内生产的动车占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0%份额,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示范区内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实现850亿元、增长16.4%,占全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的比重近90%,2019年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不过,与株洲等国内城市相比,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例如,青岛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不足1000亿元,本地配套率只有43%,很多订单需要从外地采购,而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则高达70%以上,预计2020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在青岛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产业该如何抢占发展高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对青岛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
株洲:抢占先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直指2000亿
2019年5月23日,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炫酷科幻的形象瞬间惊艳世界。在距离青岛不到1500公里的湖南株洲,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中车电机等众多企业汇聚而成的“中国动力谷”里,人们也倍感欢欣鼓舞。因为,未来的“超级高铁”中,驱动系统、电气系统、牵引供电、制动系统、运行控制等“心脏、大脑和神经”部件,就来自这里。
多少年来,株洲一直与“火车”联系在一起——“火车拉来的城市”“中国南方铁路枢纽”“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电力机车之都”“动力之都”“中国动力谷”……甚至,还将“火车头精神”作为自己的“城市精神”。
轨道交通产业是株洲这座三线城市的支柱产业,早在201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总量就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目前,株洲集聚了近400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本地的配套率达70%以上,预计2020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在市区北部的石峰区,早在2010年,石峰区就开始规划建设轨道科技城。按照其“南提、北拓、西进”的发展战略,轨道科技城的范围由原31.2平方公里扩大到38.7平方公里。几年后,株洲又将云龙示范区部分地块纳入版图内,再次新增规划面积5467亩。与此同时,株洲还成立轨道交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3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可以至少撬动300亿元的投资。
2015年,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中,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这一年,国家着眼于提升整个轨道交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南北车合并的战略决策。
株洲市委、市政府领导深知,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的绝佳时机来了,但“绝佳时机”并不仅仅属于株洲。轨道交通成为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之后,北京、青岛、长春、常州、宁波等许多城市闻风而动,均提出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口号,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为此,株洲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发挥优势,抢占先机。株洲市委、市政府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列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于2014年专门研究制定了《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2015年实现1000亿元、2020年实现2000亿元的目标。
201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达到1003.7亿元,成为株洲市第一个千亿产业。据权威部门证实,这也是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过千亿,对工业重镇株洲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时刻。
目前,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集聚了近400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整机、核心部件与配套产品、配套设施及服务集群发展的格局,建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本地的产业配套率达70%以上,在创新、人才、产业配套、市场品牌、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发展优势。
根据《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要达到2000亿元以上,向着3000亿的目标前进,“全力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等产业目标屡屡出现。
株洲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巩固提升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在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之都。其中,石峰区聚焦打造“中国动力谷”和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城,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中、人才集聚、平台集成”的思路,强化产业链思维,切实推进精准招商,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不断建链、补链、强链。
青岛:城阳、市北两区争相布局轨道交通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是青岛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青岛现代产业体系中具有引领性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正在向“千亿级”迈进,预计2020年青岛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0亿。
2018年11月17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在城阳区成立,并纳入青岛市级功能区管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区域内有首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了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所、中车四方有限、青岛四方庞巴迪等轨道交通核心企业,及相关轨道交通配套企业200余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43%左右。
示范区内轨道交通产值占中车集团的四分之一,生产的动车占全国运营动车组60%的份额、城轨地铁车辆占25%的份额,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示范区内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50亿元,占全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的比重近90%,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以及集动车组、城轨车辆、铁路客车、高原客车于一体的完整终端产品结构,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也相继在青岛问世。2019年,示范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按照《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规划》(2020-2030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全球高铁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轨道交通城市体验区、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预计2020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0亿,2025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0亿,2030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00亿。
在青岛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产业该如何抢占发展高地?按照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计划,到2022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
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形势判断,今年7月,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管委会拟定了《城阳区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作战方案(2019-2022年)》,预计到2022年,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将突破1300亿元,本地配套率也将从2020年的48%提高到60%以上。
除了位于城阳区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之外,市北区也加速在布局轨道交通产业,打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制基地平台、中车科技产业生态圈平台,并于10月31日晚组织滨海新区、中车四方有限、中车四方所、中车科技园、青岛地铁集团等相关方面举行了答辩会。
轨道交通产业是个大产业,市北区既有中车四方所这样的核心研发力量,也有四方机厂老厂区这样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发展空间,如何围绕优势资源,抢抓机遇,策划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打造高端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和生态圈?
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家伟表示,为打造高端轨道交通产业链,片区首先将高起点策划、高水平规划中车四方智汇港项目,精准定位产业布局,实现老厂区转型重生、城市价值提升、市北形象再造。二是灵活运用平台思维,串联产业生态链。全力支持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力保证中车四方所既有业务、既有人员、既有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发挥其现有优势,打造实验、金融、研发三大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株洲经验”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表明,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整机、核心部件与配套产品、配套设施及服务协同发展的格局,在创新、人才、产业配套、龙头企业品牌、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是株洲迈向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创新资源优势。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是一个产业集群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之处。中车株机、株机所、株洲电机等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合作模式,相互协作完成引进技术的再创新。
二是人才资源优势。人才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株洲逐渐探索形成了一条“依靠产业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依靠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发展道路。株洲拥有轨道交通相关企业300多家,相关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都可以在株洲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是产业配套优势。一个有活力的产业集群,是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成,这其中既要有一个或者几个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领军骨干企业,更要有一批创新引领性强、发展活力强的配套企业,企业间合作交流密切、结网成群,才能真正发挥集群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比如,中车株机以市场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根据自身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形成与高校科研院所一起谋长远发展、可持续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四是市场品牌优势。一个成熟的集群,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企业的集聚地,更是一种区域性品牌和一个地域符号。株洲轨道交通的产品、技术、质量、市场等方面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多个产品居全国甚至全球领先地位。例如,轨道交通行业机电零配件产品中,“株洲制造”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80%。
五是政策、投资资源优势。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个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不但要靠集群内各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投资方向的引导也必不可少。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湖南省以及株洲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长期向先进国家学习,并在引进投资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努力方向
作为具有本土特色、品牌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是青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识,也是推进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工程。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虽然在国内位居前列,但与株洲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例如,青岛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只有43%,很多订单需要从外地采购,而株洲本地产业配套率则高达70%以上。
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映辉今年5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亟待破解5个方面的瓶颈一是轨道交通产业融入政策不强。驻地央企在地方政策方面被忽视,虽然被纳入青岛的发展规划或有一定的政策优惠,但并未被视作青岛企业,对地方产业的配套率、经济贡献率没得到有效开发;二是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配套协作不够。各类产业资源分散在“同类不同行”的企业,缺乏整合优化,导致资源长期闲置、转移或流失;三是利用本土市场配套本土产业不力。青岛在产业集群链接、配套服务及政策倾斜等方面,项目不明晰,政策不落地;四是下游配套型企业的加工制造能力低。地方中小企业配套转型不主动,制造能力与配套技术不对接、难提高,导致青岛的配套订单流失至外地;五是产业配套服务环境建设滞后。政策上和项目扶持不落地,对引进人才的薪酬、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配套政策不到位,难以留住专业技术人才。
隋映辉建议,加快青岛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发展,就要破解地区、行业、政策等瓶颈制约,通过集聚各方资源,实施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工程,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整车生产、系统配套、工程总包的产业链系统,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化发展。他开出了八个“药方”:首先,实施产业配套战略,促进青企与央企协同发展;其次,建立配套推进机构,树立城市轨道产业名牌;三是立足配套服务,实施专项工程,围绕创新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提供政府补贴;四是加大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六是鼓励外包配套,建立配套业务组合,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中小型企业参与“外包”;七是加大产业配套项目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八是完善配套服务环境,推进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6月发布的2019年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将做强9大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建设,建成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
近期,成立近一年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开启体制机制改革试点。10月28日起,新任管委会主任秦青松带队走访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等地,就产业发展、市场拓展、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展开深入洽谈,并达成协同发展的共识。
从秦青松的讲话中可以总结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要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轨道交通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高地”,未来发展有两大方向: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加快项目引进,吸引企业入驻;二是做好服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此外,为全面推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创造活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青岛市政府决定向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赋予28项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可见,青岛市政府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及示范区寄予厚望。
当前,轨道交通产业正处于新的增长阶段,路改铁、新一轮高铁建设、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等需求,将催生巨大的轨道交通需求,仅山东就有10市将地铁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中。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作为“中国建设速度”的标志,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正成为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出去的开路先锋。
在青岛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15个攻势的背景下,期待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能够抢抓机遇,真正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