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1月4日讯(记者 张力伟)2日,青岛市作家协会“十五个攻势”文学精品创作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来自青岛各界的文学爱好者、作家百余人齐聚一堂,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闻道解惑,助力本土文学的创作和繁荣再攀高峰。此次活动由青岛市文联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
青岛市作协“十五个攻势”文学精品创作高级研修班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引导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作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能量,不断提高文学创作水平,为繁荣和发展青岛的文学艺术事业作出贡献。据介绍,此次文学精品创作高研班将围绕精准扶贫和海洋经济这两个主题展开,题材新颖,内容丰富,与青岛的经济特点和区位优势紧密结合,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春生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此次研修班的优秀学员都是来自青岛各界从事文学创作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青岛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通过此次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紧跟新时代,把握规律性,创作出更多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作品,丰富繁荣青岛的文学创作事业,凝聚创作的力量,促进本地作家与全国名家、名编的良性互动,为青岛的文学创作打开一个新局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学创作生态。下一步,青岛市文联还将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青岛的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提升平台。“新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文学艺术同样地需要大量的后备人才,希望大家在此次高研班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果。”
为期两天的高研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作家小西表示,“法乎其上的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此次文学精品创作高研班邀请到的老师水平高、有见解;作家刘涛认为,此次高研班培训,是前所未有的,希望一定要坚持下去,为青岛的作家、文学爱好者提供更多跟名家、大家对话的机会;散文作者罗蕾则感谢青岛市作协组织者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老师们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刻,与时具进,展示了文学的不同侧面,以及作家的精神与胸襟”,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与不同文体作者之间加深交流、沟通。
名家开讲 分享创作经验
此次文学创作高研班邀请到了《散文海外版》主编王燕,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人民文学》编辑刘汀,以及《当代》主编助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石一枫前来授课,他们在两天的研修班期间,就自己所专长的创作领域进行了专家授课。
王燕:
行走大地,“大我”里看人生
《散文海外版》主编王燕,围绕着散文题材和素材选取、散文语言以及散文内容表达为主要内容,鼓励大家要行走大地,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要有宽阔的视野和文化功底,让作品丰满立体,有生活沉淀。要擅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用朴实的文字反映社会现实。摒弃‘小我’写作,把个人情感融入到‘大我’里看人生。”
徐剑:
好作品要把行业性升华为人类性
徐剑以《主题文学叙事的困境与突围》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作为当下报告文学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徐剑认为,行业文学叙事的三种困境在于人们把报告文学当成表演稿、记事簿和传声筒。他坚持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所有的内容一定经过细细考证才会写出来。他认为一线报告文学须具备参与性、揭秘性、预见性和悲悯性,唯有把作品的行业性升华为人类性,才能写出一部好作品。
刘汀:
诗歌阅读需要更加专业的眼光
诗人刘汀则与高研班的学员们分享《现代诗歌的读法》,以广阔的视野和锐利的手法剖析了韩东、盛兴、雷平阳、臧棣等汉诗名家作品。刘汀介绍,在当下,诗歌的主张不部相同,部分诗人回到语言本身发掘诗意,而另一部分诗人通过创作“拯救”词语,赋予词语新的诗意。诗歌的阅读需要更加专业的眼光,在刘汀的讲解下,看似寡淡的口语诗里出现了词语和诗意的对峙,叙事诗里也展现出惊心动魄的真实意图。短诗里容纳的空间感、时间感和思想性,在汉诗大家笔下实现了技巧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石一枫:
可读可感可想顺序不可逆
石一枫在讲座中用二分法对小说进行划分,一种是“元叙事”小说,以汪曾祺、杨争光的小说为代表,故事模糊了时空背景,写出来就是艺术品。另一种是只有此时、此地、此人才能成立的小说,以王安忆《我爱比尔》为代表,呈现了九十年代一代人对西方文明的感受,王朔小说也属于这一类型。石一枫认为,小说家要心地单纯、思想复杂,比读者多看一步,写出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在他看来,可读、可感、可想是好小说的标准,而且这三个标准要按照顺序来,尤其不能偏重思想性而忽略了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