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海慈医疗集团组织无偿献血活动

2019-09-27 17:10 作者:闫玥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9月27日讯(记者 闫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为缓解全市临床用血压力,9月27日,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献血送真情”无偿献血活动,热心献血,以实际行动展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风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撸起袖子奉献爱心:长期投身无偿献血活动

海慈人每年在冬春季和夏秋季节组织两次无偿献血活动,近五年来,集团组织的10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共有1482人次献血,累计献血405900毫升,走在了全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前列。

除了常规献血之外,海慈医院还成立青岛市第一家集体捐献骨髓单位,有400余名职工申请志愿捐赠造血干细胞,成为青岛市第一家以集体名义捐献骨髓的集体。海慈职工李梅作为我市第三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450毫升,使患者梁某(化名)顺利的得到救治转危为安,挽救了患者濒危的生命。

献血群体特写:医护人员、普通市民齐聚

在海慈医院的献血车前,一条长长的队伍排到了院楼前,今天是海慈医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行的无偿献血活动。在排队献血队伍里,医院的医护人员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上下班的间隙来献血的,也有一些是休假特地赶来医院参与献血的。

除了医护人员之外,盛大的献血活动也吸引了来看病的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目光。献血的人群里不乏身着便装的普通市民朋友们。

张晓磊是血液科的一名护士,今天早晨下了夜班,她赶来献血点,献了300毫升的全血。这是她第六次献血,入职三年来,每年两次的献血活动她都会参加。身为血液科护士,张晓磊深知血液的重要性,很多血液病的患者会面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突发下降的情况,直接威胁着生命安全。“因为我知道血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科室的护士们都很积极的来献血。”

重症监护室也是临床用血较多的科室,在献血车前,记者见到了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朱雪,“全青岛市的用血都很紧张,很多病人不能及时获得供血,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我们能帮的都会帮忙。”张培花是海慈医院的一名陪护,第一次献血的她献了200毫升。“看到有献爱心的活动我就会想参加。”她开心地告诉记者。

献血故事:退休前赶来献血完成心愿

今年的3月19日,即将退休的海慈输血科主任张鲁平来到青岛市中心血站,献出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再过几天,他就将年满60周岁,最后再献一次血,是他早就萌生的心愿。从1993年到2019年,27年时光如梭,不变的是他无私奉献的热心肠和融入血液的爽朗豁达。这特殊的“退休仪式”,饱含爱与深情。

“因为我在医院就从事相关工作,所以我对献血没有恐惧,一开始就参与了无偿献血。”张鲁平说。从1993年开始献血,张鲁平从未中断过献血,他以捐献全血为主,也参与过机采血小板,累计献血达20000多毫升。他获得多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表彰等荣誉。

作为医疗机构和血站中间的桥梁,输血科负责血液制品用于临床抢救、治疗保障的供应。因为这一层工作关系,张鲁平和血站的工作人员比较熟悉,每当夜里紧急需要A型血,工作人员常常会给张鲁平打电话。“半夜里接到电话,常常是产后大出血,大型复合伤等,我就赶紧打车赶到血站。我的血小板含量高,有时候一次就捐献两个治疗量。”张鲁平回忆说。这些年来,尤其是在55岁之前,这样的经历时常发生。

60岁,是献血最高年龄限制。虽然是献血的结束,但却不是献血事业的终止。张鲁平说,自己今后也会积极为无偿献血事业而奔走,让无偿献血的知识进一步普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献血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而且青岛市还有很好的鼓励政策,自己献血,有需要时还能帮助家人,做点善事和公益,非常有意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