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综合类 > 正文

详解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能给青岛带来什么?

2019-08-30 13:44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8月30日讯(记者 任俊峰 徐斌)今天上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三大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任务最重的青岛片区,具体定位是什么?有哪些具体举措?自贸试验区的批复建设,能给青岛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目标定位:四大目标定位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青岛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片区面积52平方公里,约占山东自贸试验区的43.3%,在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106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占全部试点任务的94.6%,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青岛关心关怀。青岛将借助此次自贸区批复的契机,叠加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保税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经济功能区优势,努力把青岛片区建设成青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

一是全市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试验区。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牵引,推进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对外开放,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流程再造,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二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青岛陆海连接、东西互济,向东比邻日韩,向西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中东欧16+1有合作基础,和东南亚也有一系列合作机制,完全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上大有作为。7月24日,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并要求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我市将充分发挥青岛片区作用,向东大力推进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向西积极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向南努力拓展与东盟国家、葡语国家的地方经贸合作,从而使青岛片区在我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起到引领作用。

三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充分抓住自贸试验区批复重大机遇,以青岛片区试验先行,全力推进区内区外联动,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引入“四新”等创新驱动力,推进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促进实现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青岛片区将是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框架下,一片产业与城市和谐共生、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城区。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借鉴雄安新区经验,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青岛特色、高点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一片高水平的现代化新城区,为未来青岛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更新改造提供示范。

国际贸易:2022年进出口额比2018年实现翻番

国际贸易是青岛的传统优势。自贸试验区批复后,将发挥青岛开放发展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加快发展。工作重点,一是抓创新,二是调结构,三是提总量。抓创新。主要抓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着眼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口岸服务环境,着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合理的“三最口岸”。重点通过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发展过境贸易,有条件的货物分类监管、异地委托监管、企业备案制等举措,简化管理、便利通关、降低费用。完善发展保障机制,建立与贸易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体系,完善健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二是推进国际贸易业态创新。大力引入数字化贸易、文化贸易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高端服务贸易,鼓励企业承接金融、工业设计等离岸外包高端业务;积极开展船舶、飞机等保税维修和高端设备再制造等业务,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大力开展油品贸易。结合二手车出口试点,做大二手车交易产业链。

三是推广国际贸易新模式。积极推广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模式,加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中日韩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以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和芝麻等特色商品为突破口,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现货保税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联动发展;高水平建设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调结构。重点提高三个比重:

一是提高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好特色服务贸易集聚区、功能区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切实发挥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作用,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让服务贸易成为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提高一般贸易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的产品出口,在扩大规模中不断提升一般贸易发展水平。

三是提高高技术工业品和高品质消费品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确保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外贸产品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及民生消费品进口规模要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提总量。就是通过抓创新、调结构,实现国际贸易在提水平中上规模。

加快培育综合性贸易主体引进,集聚一批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青岛的目标是,到2022年,青岛片区内企业主体不低于3万家;进出口额比2018年实现翻番,达到300亿美元。力争到2022年,青岛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年均增长5%左右,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海洋经济:强力推进“海洋攻势”,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下一步,青岛将抓住自贸区批复重大机遇,强力推进“海洋攻势”,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弱项补短板,在全面发力的基础上,按照青岛产业发展“双百千”的思路,既抓规模总量也抓质量效益,聚焦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水产品加工等竞争优势突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海洋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引进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过千亿元的海洋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夯实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设国际海洋产业名城。

二是固强项扬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长期以来积聚的海洋科研和教学传统优势,发挥海洋类创新平台带动作用,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海洋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积极推进中外海洋科研交流,积极推进面向全球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教名城。三是搭平台建机制,打造多层次、立体化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合作机制,组织好亚欧会议创新发展合作论坛、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积极开展国际性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建设国际海洋文化名城。

四是强枢纽优服务,按照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目标,把港口作为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加快由运输港、物流港向贸易港、中转港转变。充分发挥“陆海空铁地”资源优势,拓展多式联运应用,建设内外衔接高效的综合集疏运体系,促进现代航运物流要素汇聚,构建自由贸易、金融结算和航运物流产业相融合的高端业态枢纽,建设国际航运名城。

航运物流: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国际航运名城

青岛是国家规划确定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有着陆海连接、东西互济的突出优势,发展航运物流大有基础。下一步,将借助青岛片区批复,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国际航运名城。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枢纽地位。充分发挥“陆海空铁地”资源优势,搞好各种交通设施的并联,拓展多式联运应用,努力建设航运和物流的枢纽城市,强化枢纽功能。重点开展推进集装箱中转中心建设,拓展海运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完善国际班列网络,贯通面向“一带一路”及上合国家的物流运输大动脉;加强与中西亚、中东欧、东南亚等地区政府及港口、铁路、物流企业合作力度,拓展货源,提高运行频次和质量;优化内陆港布局,拓展港口辐射范围,进一步释放海铁联运需求。到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集装箱中转比例提高至20%。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国际班列运量力争年均分别增长10%、15%。2022年力争进出港游客达到100万人次。

二是提升服务层次。重点推进航运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开放服务功能。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货物监管“查检合一”,进一步提升海关“智慧监管”水平,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合理的“三最口岸”。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建设现代港航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促进现代航运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扩大辐射范围。充分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构建好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更好服务全省、我省周边地区和沿黄流域,乃至服务中西亚、中东欧,有效联接日韩、东南亚,更好发挥航运枢纽面向国内外的辐射作用。用好青连铁路现有运力,推动港口运输由公路转向铁路;加快推进相关疏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善自贸区内集疏运体系。开通至关丹港、吉大港等集装箱直达航线,开通“青岛-大阪”集装箱滚装快船航线,建设“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公海铁联运示范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内陆港”,加密中亚、中欧海铁联运国际班列。

现代金融: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促进跨境投融资

青岛是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发展金融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风险四项任务。青岛片区的获批,为加快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带来新的重大机遇。青岛将在支持金融对外开放上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实施一系列工作创新,形成更多成果。同时,将借助金融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取消外资金融机构股比限制新政策,大力吸引外资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青发展,加大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总部引进力度。引进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在风险管控、信用评级、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青岛。

二是大力促进跨境投融资。重点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包括探索通过人民币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方式,重点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区内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大力推动跨境基金业务,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支持依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三是积极探索持续的金融创新。推动国际业务创新。推出知识产权保险、国际保单等创新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开展境外投资。在严格监管前提下审慎有序进行金融综合经营试点,积极开展基金管理服务等专项改革创新。

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打响“青岛制造”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开放优势,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实现了老轻纺工业城市向中国制造业名城和品牌之都的战略转型。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开放创新政策和资源的集聚,抓住做强产业这个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打响“青岛制造”品牌。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引进。按照“双招双引”的总要求,围绕集成电路、重大技术装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坚持选准方向、找准对象、用准方法、精准施策,充分利用好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现有的平台、资源和条件,对接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引机构、引技术、引平台、引项目、引人才,为先进制造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二是抓落地。建立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做好供地、审批等各项前期工作和开工、施工、竣工等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投产达产,尽快实现产业化。三是抓带动。着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内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并依托自贸区的带动效应,大力推进区内区外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全市流动,同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全市制造业加快发展。

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青岛将建成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青岛是中日韩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口岸城市,有着与日韩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独特优势。2018年,青岛港直达日韩港口的航线数量达到32条、集装箱量达到148万标箱。2018年,青岛至韩国每天航班38架次,全年达到196万人次,至日本每天航班18架次,全年达到40万人次。伴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一批试点任务将落实实施,必将促进青岛与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青岛将从战略高度把提升对日韩经贸合作水平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积极申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争取使青岛成为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一是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以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政策为依托,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扩大与日韩地方间的双向贸易投资合作,上规模、拓领域、提层次,争取在三国地方经贸合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是提升地方经济合作水平。用好《总体方案》中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9条创新政策,根据青岛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发展规划,探索建设中日韩国家经贸合作平台,扩大与日韩经贸促进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加快与日韩在高端制造、影视制作、动漫创意、会议展览、健康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丰富与日韩跨境贸易的业态模式,更加深入推动与日韩现代产业对接和全方位交流合作。三是促进地方经济合作便利化。用好自贸试验区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宽对外国投资的政策性限制、减少跨国公司的市场准入障碍,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合作,进一步完善日韩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各项举措,吸引更多的健康医疗、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的日韩投资加速进入山东、进入青岛,争取三国自贸协定相关政策在青岛先行先试。

四是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发挥青岛加快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优势,探索对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新模式,强化优势互补,联合日韩企业、商会、金融机构等,借助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第三方市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青岛成为东北亚经贸合作枢纽城市。

创新发展:把青岛片区打造成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近年来,青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将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把青岛片区打造成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为青岛,为山东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概况起来讲,就是抓好“四项创新”。一是推动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制度创新。青岛承担的106项试点任务中,有44项是山东先行先试的任务,在这44项中又有11项是要求青岛单独承担的试点任务。每一条创新的试点任务都是一项制度创新,而且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的制度创新。我们将勇于探索,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把这些创新的试点任务落地落实,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的服务全省、全国发展。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用好自贸试验区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等方面政策,引导和促进片区内广大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设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试验区内转化,并发挥带动效应,鼓励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全市流动,带动全市创新发展。三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用好自贸试验区在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以及航运、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一方面用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片区内传统的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引入数字化贸易、文化贸易等贸易新业态,积极推广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模式,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新业态。同时注重从财政支持、人才支撑、信息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做好配套服务。

四是推动管理创新。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一批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成果。青岛片区建设将把抓好政府管理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内容来安排。我们将聚焦商事制度、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以更大力度抓好流程再造,努力实现在全国的自贸试验区中审批事项要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速度最快,把青岛片区打造成为一流营商环境的典范。

未来影响: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大大加快

伴随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一系列改革创新试点将陆续推出,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历史性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是国家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性举措,带给青岛的是更全方位、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利好。首先是更全方位。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任。自贸试验区批复及试点任务的落地,恰如其时为青岛进一步扩大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带来重大而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青岛扩大经贸合作范围、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其次是更深层次。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表明这已经大大超越了之前以商品和要素流动型为主的开放,向着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深层次推进。第三是更宽领域。青岛片区承担了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在扩大外资外贸外经开放的同时,进一步向文化、科技、人才、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开放拓展,增加了更多开放领域,也涵盖更多开放方式。

二是提升深化改革水平。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重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有利于青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首先是市场化。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无论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是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所包含的试点任务,很多都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取向,这必将让市场要素流动的障碍变得更少、效率更高,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次是法治化。青岛片区承担的106项改革试点,将在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风险防范等方面,确立更加透明的市场规则,这将带给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更加稳定的预期。第三是国际化。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是开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前提。国家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任务,重点也在对标国际通行惯例,同时复制之前自贸试验区经验。8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这样的制度改革举措,相信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加,对标国际经贸通行规则的营商环境也将得到更好优化。三是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将促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得到更优配置,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首先是创新支撑。国家赋予青岛片区的改革试点中,涉及创新的有24项,是7大领域中最多的一个。青岛还将结合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好释放“双自联动”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其次是产业支撑。青岛片区确定海洋经济、医疗医药等重点产业,也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优先方向。围绕这些产业,国家进一步放宽了投资限制、实行了更加包容的监管措施,必将促进这些产业蓬勃发展,加快青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第三是要素支撑。主要还是用好自贸试验区在吸引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营造的更加自由和便利的环境,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跨境配置,增强协同效应、提高配置效率,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总之,自贸试验区建设带给青岛的机遇是历史性的、影响是战略性的,必将让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大大加快。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