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28日讯(记者 潘松君 通讯员 杨发鹏)走进平度市旧店镇兰河村王连欣的家,家具摆放井然有序,纤尘不染,空气清新。床沿放着干净板整的尿布,床上的婆婆正如一个婴儿一样,依偎在王连欣的怀里,这样的日子一晃已经十六年。床上的婆婆正如一个婴儿一样,依偎在儿媳妇的怀里,媳妇用尽全力支撑着,一边不停的给老人按摩胳膊腿,一边开玩笑逗婆婆高兴。“娘,来比比咱俩谁的手白?”老人听话的伸出手,“看看你整天不用干活,手又白又嫩的!”听着媳妇的“数落”和“娇嗔”,老人像个小孩子一样呵呵笑起来。一会儿看到婆婆没了笑容,王连次故意学婆婆瞪眼的模样,“你这个样子不漂亮,看不到樱桃小嘴啦!”婆婆又开始象小孩子一样呵呵笑起来。
2003年,婆婆高春英因脑出血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公公当时已去世多年。弟弟及弟媳们都在外地工作,于是照料婆婆的重担全压在王连欣身上。而王连欣和丈夫种了5亩地,还建了一个葡萄大棚,丈夫每天在大棚干活。王连欣既要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又得收拾家务,每天忙得象个陀螺一样,可她无怨无悔。为方便照顾婆婆,王连欣便和婆婆住在一个炕上。从此,婆媳二人日夜相守,已度过整整16年。16年来,婆婆的一个眼神,王连欣心领神会,婆婆含混不清的话语,只有她能“翻译”出来。婆婆是一名老党员,曾经担任过旧店草编厂的厂长,要强能干,刚得病时不能行动难免有时烦燥,王连欣深深理解老人的心情,耐心的安慰她,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2015年,婆婆第二次脑出血,大小便失去知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智力开始退行到小孩子状态,王连欣更加寸步不离的照顾婆婆。
这是王连欣每天的日程表:凌晨不到四点起床,给婆婆单独做好饭(因吞咽功能受限,脾胃功能衰弱只能吃流食),照顾婆婆起床梳洗,用近四十分钟左右时间,一口一口的喂好饭,趁着婆婆饭后休息,赶紧和丈夫吃饭,收拾一下家务。婆婆醒了,王连欣抱起来,一边按摩一边说着笑话逗老人开心。期间老人拉了尿了,王连欣马上给换洗干净。因带纸尿裤不舒服,她就给老人垫用尿布,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换下尿布,她立刻清洗凉干。上午11点,到了给婆婆做饭喂饭的时间。她变着花样做饭打果汁,保证老人营养丰富。为防止得褥疮,每隔一、二个小时,就要给老人翻一次身。但是毕竟自己也是57岁的人了,搬动婆婆翻身时累得腰酸背疼。王连欣咬牙坚持着,还不忘逗婆婆开心,“你这个木头墩可真沉啊,搬不动了!”婆婆听了又像个小孩子一样笑起来……晚上睡觉前,王连欣用温水给婆婆擦身洗脚,全身按摩一遍,等到婆婆睡了,她才敢打个盹。床前的小灯整夜开着,婆婆什么时间拉了尿了,她就什么时间起来换洗干净。16年来,王连欣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在她的精心照料下,78岁的婆婆面容红润,黑发光泽,全身没有一处褥疮,令人难以置信。
婆婆虽然神志有时清醒,有时不清醒,但媳妇对自己的好,她早已深刻入心。儿子不在身边可以,但是王连欣不在身边就不行。2018年,王连欣要到省立医院做支气管手术,临走前,她告诉婆婆自己身体不舒服,要离开她一段时间。老人不能用语言表达心疼和担忧,只是不停哭泣,她象哄孩子一样的哄着婆婆。王连欣走后,二弟和弟媳照看老人,可她早已习惯了媳妇的陪伴,嫌儿子照顾得不如媳妇好,不时的对儿子发脾气。手术一个周后,王连欣就急着要赶回来看望婆婆。多年来,她和婆婆早已成为血肉相连的母女,婆婆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婆婆。
王连欣是婆婆心中最亲的亲闺女,更是丈夫兄弟眼里最好的嫂子。
二弟王付锋从事教育工作,他至今记得,35年前,嫂子走进这个大家庭。从此,自己和三弟上学时所有的衣服铺盖,都由嫂子缝补浆洗。母亲得病这些年来,看到嫂子这么劳累,王付锋和三弟商议把母亲送到敬老院,但王连欣坚决不同意,说:“再好的敬老院,也不如自己儿女照顾贴心,你们好好工作,有我照顾咱娘,你们放心好了!”嫂子的善良与大爱,让王付锋非常感动。他常对弟弟说,嫂子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将来没咱娘了,就把嫂子当娘一样看待。
她是最好的媳妇,也是最好的嫂子,唯独不是一个好闺女。王连欣的娘家是莱西,自从婆婆生病,她平时没时间回老家看望自己年迈的父母,即使老父亲去世,也是处理完后事就匆匆赶回。母亲现在已经92岁了,也需要人照顾,她把母亲托付给大哥和妹妹,自己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去看望一下,便赶紧回来伺候婆婆,捞不着住一晚陪老母亲说说话,为老母亲做一顿饭。每当想起这些,王连欣的眼圈就红了……
王连欣16年如一日用无怨无悔的付出抒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演绎着人真间的真情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