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吃蛤蜊,是外地人眼中的青岛,也是青岛美食的精髓。
喝啤酒,吃蛤蜊,是外地人眼中的青岛,也是青岛美食的精髓。而青岛蛤蜊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胶州湾蛤蜊,在胶州湾北岸,绮丽多姿的万亩滩涂成就了人们盘中的美味,这一切离不开红岛的好水土,更离不开无数养殖户的辛勤汗水。赵宇昌是红岛街道养殖蛤蜊的“元老”,25年的养殖经历让他的养殖基地从600亩扩充到3000亩,产量从150吨增长到1500吨,让最初村民参股时投入的1万元变成16万元,带动了西大洋村近30个家庭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带路投资一万赚十六万
1994年,赵宇昌毅然放弃了从业25年的捕捞行当,筹资70万元承包了养殖基地600亩,摊子撑起来以后,村里陆续有近30户村民找到他主动要求出资。“当时村里有的家庭出一两万,有的出六七万,有的村民就直接到养殖厂上班了,有的只投了钱在其他地方上班,那时候养殖户少,钱好赚,一期投资三年全部回本,当时村里出资一万的,到现在大约赚了十五六万”。赵宇昌介绍道。
赵宇昌的成功给了村里有意向的村民更多信心,蛤蜊养殖户逐年增加,到1998年蛤蜊养殖户已达120余家,也是在这一年西大洋村成立了养殖协会,蛤蜊养殖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我一直在协会担任理事一职,直到2002年开始出任副会长,养殖协会对把控红岛蛤蜊的价格、控制密度保证蛤蜊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统一的调配也让红岛蛤蜊的养殖更加科学规范。”赵宇昌表示。除了价格的控制,蛤蜊苗的来源也进行了统一。“红岛的蛤蜊养殖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那时候用的苗都是野蛤蜊苗,再后来养殖户就从烟台一带买蛤蜊苗,自从养殖协会成立以后大家开始集体从南方买苗,根据各自的水域进行养殖,这样做既便宜又能保证品质。”赵宇昌说。
创新念起“蛤蜊经”酝酿产业
谈起蛤蜊的养殖,赵宇昌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红岛蛤蜊好吃,但是北方海的温度不适合蛤蜊苗的培育,自从成立了养殖协会以来我每年都会从福建、广西这些地方去购买蛤蜊苗。”赵宇昌说,南方海域温度适宜,到了秋天,很多野生蛤蜊就会在沿滩产子,远远看去就仿佛白色泡沫。
“蛤蜊苗从南方购买的时候一斤能有3000—4000个蛤蜊。带回红岛海域养殖一年时间,基本上就能长成一斤200多个的大蛤蜊。”赵宇昌介绍说,每年3月中旬是胶州湾蛤蜊撒苗的最佳时节,撒苗季一般会持续到“五一”前后,蛤蜊苗每个都只有指甲盖大小,外壳又薄又脆十分娇嫩,要横向撒一遍再纵向撒一遍,“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撒300多吨,撒的时候要计算每平方米大概撒下的蛤蜊苗数量,2600余粒每平方米是最合适的,太少得不到好的经济效益,太多则不利于蛤蜊生长。”据赵宇昌介绍,红岛因为海域温度的原因从来不出蛤蜊苗,但今年有一片海域却意外地出产了蛤蜊苗,“或许以后我们这里也能出产自己的蛤蜊苗,红岛海域的水质好,适合蛤蜊生长,红岛的蛤蜊格外味鲜肉美,同样的蛤蜊苗我们放在辽宁、河北等其他地方,长出来的蛤蜊就不一个味道”。
闻名鲜嫩美味怎么都不亏
胶州湾蛤蜊是国家农业部准予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红岛蛤蜊鲜嫩的口感、美味的汤汁让吃过的人回味无穷,自古以来,红岛蛤蜊一直名声在外,让不少食客慕名而来。
“红岛蛤蜊好吃主要是因为红岛的水质,红岛的滩涂富含微生物。我们的蛤蜊不愁销售,因为品质和口感拿得出手。”赵宇昌笑着说。每年的4月到10月是蛤蜊的销售旺季,“现在我们的蛤蜊基本上都是订单捕捞,批发商先定好今天要多少斤,然后我们把这个要求告诉渔民,渔民出海捕捞。余下的零头小商小贩就一抢而空了,还有不少市民到海边来购买,现在商贩们也有不少销售渠道,有的还直接发生鲜快递,快递到平度、济南这些地方,有的发的更远。”赵宇昌介绍道,2000年左右的时候,是红岛蛤蜊最畅销的时候,曾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给当地蛤蜊养殖产业带来了不少利润。
尽管在蛤蜊养殖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萧条期,但是红岛蛤蜊的口感是它的“王牌”,赵宇昌表示,只要吃过红岛蛤蜊的人都认这个蛤蜊,所以即便亏本也比其他地方的蛤蜊亏得少些。
纳新扇贝皮上长海蛎子
这些年,赵宇昌除了养殖蛤蜊外,还开始琢磨海蛎子养殖。春天撒蛤蜊苗、秋天撒海蛎子苗成了赵宇昌每年必做的的功课。“我们一般从烟台那边进海蛎子苗,海蛎子苗长在扇贝上,烟台那边加工扇贝柱扔下来的扇贝皮我们就进过来撒到海里。”赵宇昌说,一般养殖两年,海蛎子就算收获了。近几年红岛海蛎子的销量也在逐年攀升,为养殖户们带来更多收益。
25年的“蛤蜊经”不仅让赵宇昌走上了致富道路,也让村民们在养殖蛤蜊的过程中获益,让西大洋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