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26日讯(记者 王爽)从27日起,青岛市博物馆联合河北博物院精心打造的年度大展“冀地汉风·河北博物院藏汉代文物展”即将启幕。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王朝。河北省地处华夏中原,两汉时期在今河北地区分封过数十个诸侯国,中山国便是其中之一。河北汉代文物遗存众多,其中尤以中山国诸侯王墓的发现最为丰富。
本次汉文物展览共分为“长乐未央”、“长生无极”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品主要为墓主人生前实用器物,因汉代“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实行厚葬,因而众多生前实用器具随葬于陵墓中,由此我们得以窥见汉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展品为明器,鎏金铜缕玉衣可保尸身不朽,帮助墓主人羽化成仙;各类金银玉器、铜器、彩绘陶器则为墓主人构建了一个可以永世长存的地下世界。这些展品集中展示了汉代王室奢华的物质生活,体现出汉代工艺技术的高超水平,更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大汉王朝昂扬豪放的时代气度。
在展出同时,市博物馆着力推出“汉文化季”系列社教活动,并结合现代科技和网络宣传技术,将逐步推出语音微展览、虚拟展厅在线推广和展示,使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尽情领略河北院藏汉代文物的风采。
“冀地汉风·河北博物院藏汉代文物展”即将启幕。
【亮点一】展品级别高、看点多
展品主要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以及河北定州北庄汉墓——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展品合计共1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并包含一件国宝级文物。
在汉代中山国的世系年表上,靖王刘胜和简王刘焉也是赫赫有名的两位人物。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庶兄,十几岁就被分封为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在位42年,是西汉中山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这从他墓葬出土文物可见一斑。简王刘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且为光武帝郭后最宠爱的少子,至卒年历经四帝,为四朝元老,备受恩宠。死后的丧葬规格特别高,被特赐使用鎏金铜缕玉衣,而按照礼制一般诸侯王只能使用银缕玉衣。
【亮点二】社教活动丰富、形式多样
在展览展出同时,结合本次展览与节庆,融合馆藏资源,本着继续打造精品化、品牌化、系列化原则市博物馆着力推出“汉文化季”系列社教活动。其中包括:组织资深志愿者对展览进行导赏,七夕汉婚·时尚注脚,将传统汉婚以仪式复原的形式进行再现,汉代木偶剧表演,同时增加观众互动体验,才子升学季闯关活动等。
【亮点三】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线上展示
在展览展出过程中,结合现代科技和网络宣传技术,市博物馆馆还计划逐步推出语音微展览、虚拟展厅等网络宣传活动,使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尽情领略河北馆藏汉代王室文物的风采。
错金博山炉。
附:展出汉文物看点
1、错金博山炉——通过仙山通达仙界
错金博山炉,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通高26厘米,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鲜少出馆展出。
博山炉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工艺精湛,装饰华美,举世闻名。
博山炉一般被置于席边床前或帷帐之中,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是一件典型的实用器。
“博山炉”这一名称诞生于汉人对仙山的遐想,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表达了墓主人想通过仙山通达仙界的强烈愿望。
鸟篆文铜壶。
2、鸟篆文铜壶——饮酒作乐延年祛病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壶盖、壶身上用金银丝嵌出的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鸟篆文是篆书的变体,以鸟虫之形组字,似书似画,灵动绚丽。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鸟篆纹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
鸟篆文铜壶壶盖有文字12字,壶身文字32字。大意为:圆盖四周饰有文字和花纹,是个尊贵完美的壶。不论盛水还是盛酒,都是一种心情上的享受。饮酒不仅可以享受飘飘欲仙的感觉,而且还能疏通血脉,滋润肌肤,使人延年祛病,长命百岁。
此次展出的展品中,还有一组宫中行乐钱,出土于刘胜妻子窦绾墓中。宫中行乐钱共40枚,其中20枚铸“第一”至“第廿”字样,另20枚铸三字或四字韵语。这是考古发掘中首次整套出土的行酒令钱。在行酒令游戏中,应该还配套使用一枚骰子,这枚骰子在窦绾墓中也有发现。
正如《汉书》所记载,刘胜其人“乐酒好内”,一生沉溺于饮酒作乐,看似不思进取,却是他目睹了“七国之乱”后,在汉初动荡的政治形势下给自己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刘焉鎏金铜缕玉衣。
3、鎏金铜缕玉衣——尸体不朽飞升成仙
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用殓服,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分别以金丝、银丝、铜丝或其他丝织物,一般按照四孔连缀的方法编缀而成。从玉衣的形状观察,它的形制和编缀方法受到了铠甲,特别是战国时代铁制甲胄的影响。
汉代“玉衣”的使用反映墓主人的等级身份,存在着一定的使用制度。西汉时期对诸侯王玉衣的缕质未作严格限制。东汉时期,玉衣的等级就相对严格,诸侯王一般只能使用银缕,特殊的可以使用鎏金铜缕。本次展出的东汉中山简王刘焉的玉衣即为鎏金铜缕玉衣,其等级大致相当于银缕。
两汉王侯贵族墓中随葬玉器,源自汉代人对玉的崇拜和迷信。《后汉书·刘盆子传》载,“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描述玉衣具有使逝者身体完好如生者的功效,保证死者之魄有所归依,早日飞天成仙。
透雕双螭纹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