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8日讯(见习记者丁淑华)“力争上流是我们军人本色”,58岁的毕仕俊现任李沧区世园街道毕家上流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几十年来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发展工作中。在他的努力下,毕家上流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中国最美村镇”,并成为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举办地。弘扬双拥精神,今天,青岛新闻网与您一起走进老书记毕仕俊的故事。
26岁小伙子担任书记 带领家乡脱贫是他的职责
“我们连条像模像样的路都没有,自己家闺女不愿在当地找婆家,外地的姑娘不愿嫁过来,婚嫁都成问题,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困难。”毕仕俊这样来形容他退役后看见的家乡,作为一名在部队的熔炉里锻炼过的退役干部军人,他决心在自己的村庄干一番事业。
1988年他当选为村主任,党支部副书记。1991年,毕家上流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共同落在了他的肩上,一干就是三十年。面对家乡落后的现状,他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开辟道路是艰辛的,尤其那时候我只有26岁,村民们一开始是不理解,也没有信心。”但他并没有被击退,坚定“力争上流”的军人品质,带领党员和村民开始探索致富道路。
想致富先修路 绿色发展是正道
“社区的优势在哪里?不足有哪些?”日夜辗转反侧的思考,让毕仕俊逐渐摸索到毕家上流发展的路子。“农业是村民的主业,没有路,农产品都卖不出去。”他首先带领着村民修路。
毕家上流社区有九个自然村组成,别人修一条路,毕家上流要修十几条路。毕仕俊没有退缩,他带领着乡亲们搬巨石,填沟壑,夯地基,固岩层。无数个日日夜夜,饿了,就啃一口干粮,累了,就斜倚在土堆上睡会儿,醒了继续挥起镐头。
不到3年的时间,他带领全体居民首先打通了毛杨路和天水路这两条社区外延的主干线,把社区九个自然村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做到了村村互通,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后社区又集中财力物力,在百果山主景观区又修建了3条生态休闲旅游线路。经过十年的不懈奋战,毕家上流社区道路建设实现了外延内联和区域互通全覆盖,通车总里程达到50余公里。
第二步,根据毕家上流的特点,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正道。“多种树”成为这个小山村的发展目标,也为后来成为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举办地埋下伏笔。
“靠村民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从多方面争取资金,争取各级政府的帮助。”毕仕俊东奔西走,带领一支60人的专业绿化队伍,建成10公里环山路和5000多米的人行观光小径,3条2800多米长的樱桃沟、400米长的仿木瓜果长廊和200米长的花廊。毕仕俊远赴异地引进经济性水果,木瓜、猕猴桃、玫瑰香葡萄、山楂、枣庄石榴、沾化冬枣等果树共计5万多株,使百果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果山”。
每年2000万发给股民和居民 心系退伍军人
近年来,毕仕俊将创建“和谐家园”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保证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毕仕俊和班子成员经过研究,拿出近7000万元对社区A、B区房屋进行装修。
新社区的建成,标志着毕家上流社区居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化新生活的转变。多年来,为解决社区居民失地后的生活问题,社区每年还拿出近2000万元,发给社区股民和居民。每年为居民交纳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费用高达1000余万元,使社区实现了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全年60岁以上老人及全体居民的各项补助和福利共计600余万元。此外,每年社区还支出100余万元用于80岁以上老人、伤残人员及重病人员的慰问与帮扶,这些工作现在已经作为社区工作的常态。
毕仕俊以骄人的工作业绩,改变了毕家上流社区多年来的贫困面貌,体现了令人敬佩的军人本色。从未忘记曾经当过兵!每年的8月1日,他都会与社区所有退役军人在一起,重温曾经站过的岗,扛过的枪,受过的教育,共同座谈交流,三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