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2日讯(刘耀泽)走进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的百草缘产业园参类种植示范基地,浓郁的参味扑鼻而来,培育着西洋参、太子参、丹参等17个参种的参棚鳞次栉比,守护着这些形态各异的中药材蓬勃生长。
“这些都是引进的纯种参,娇嫩得很,干活时候可马虎不得。”今年60多岁的李世泽夫妇正在小心翼翼的给西洋参覆盖草芥,以维持适宜其生长的温度,他介绍,自己是北安街道周集村的老农民了,种了一辈子地年收入不过3万余元,如今周集村打造了百草缘产业园,老两口打工一个月光工资就是7000余元,一年算下来可是8万多,年收入翻了两番多,干得愈发起劲了,闲来还买了专业书籍研究参类种植,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李世泽的幸福生活是周集村百姓致富的一个缩影。2018年初,周集村还是个年收入为零的落后村,百姓世代务农看天吃饭,即墨区派第一书记于洁到任后,在反复调研论证后与村支部书记曹立刚研究成立了“青岛乡情杜仲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探索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建立百草缘产业园,通过规模集约经营,推动周集村现代农业发展,不足一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
百草缘产业园总占地600亩,规划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分设生态参类种植示范基地、百种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深加工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园区开展西洋参、人参、金银花、丹参、地黄、黄芩、太子参等道地药材的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质量控制、炮制加工和新产品研发等工作,打造“康养+”的中医药康养结合产业链。
“100亩的丹参下半年就收获了,牡丹可以做盆景出售了,百草园的其他药材也在茁壮成长。”看到自己的付出的汗水日渐有了成果,曹立刚心里愈发底气十足,“我这底气不是来自于逐渐长大的参苗,而是参苗背后的技术支撑嘞。”
中医药材要种好,人才技术是关键。百草缘产业园成立之初就看到了问题本质,组建了由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泰山学者张永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张钦德等12名博士生组成的专家工作站,指导在中医药种植、研发等方面出现的痛点难点。
“我们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建设3000平方米良种培育科研楼,方便专家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质量控制研究”于洁介绍,通过与省内知名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等开展全面合作,百草缘产业园以科研创新为带动,示范推广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能够促进研究成果第一时间落地转化,帮助种植户大幅增产增收。
“我家里也有100多亩丹参,你们家有技术支持,不如我也加入你们村的合作社,大家一起致富怎么样?”北安街道蒲洼村村民王克涛兴致勃勃地走进村委会,开门见山的提议。
“与贝隆集团谈好了,咱们给他们提供原材料,他们帮我们销售,双方互利共赢!”中科杜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徐荣说。
“宏仁堂大药房又运来一批精密设备,B超、CT都能做,咱家门口的‘小医院’七月中旬开业没问题!”
……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周集村村委会,大家热热闹闹的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周集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使党员聚在产业链、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一个零收入的落后村庄就这样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