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在保温箱前护理新生儿(5月9日摄)。今年37岁的杨晓玲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在科里,她的外号叫“杨一针”,只要她拿起针管,再细小的血管都能“一针到位”。2002年刚参加工作时,杨晓玲给一名6岁的白血病儿童打针,针头刺进皮肤,没有扎到血管,这对她打击很大,“要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基本功必须过硬”。自那以后,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和指头上寻找细小血管练习扎针,一针扎不准就接着扎,疼了,咬牙忍着,流血了,拿棉签擦一擦。久而久之,她成了有名的“杨一针”。同时,杨晓玲也带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优秀青年护士队伍,越来越多的“张一针”“王一针”成长起来。工作18年来,杨晓玲护理过的患儿超过3万人,多次成功救治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由她牵头开展的早产儿PICC置管、脐静脉护理、有创血压监测、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技术目前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2016年,她还牵头创建了我国西部第一家母乳库和早产儿诊疗中心。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杨晓玲获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她说:“奖章是激励,更是鞭策,我要带领团队继续奋斗,做合格的白衣天使。”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在护理新生儿(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在检查新生儿的生长状况(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为年轻同事讲授新生儿护理方法(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与同事一起护理新生儿(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为洗完澡的新生儿穿衣服(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在保温箱前护理新生儿(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杨晓玲为新生儿洗澡(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