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题:看!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底气——当前中国经济观察之三
新华社记者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保护主义逆风来袭的当下,作为经济细胞的一线企业有何感受?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何方?
连日来,新华社基层调研小分队记者奔走各地,触摸经济脉搏,这样的声音频频出现:
“坚持开放,这是合作的唯一之道”
“我们从没想过要离开中国”
“把你的产品做到别人舍不得不买”
“以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
从一个个来自基层的鲜活故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深化改革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核心密码,更是应对风雨坎坷的最大底气。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进行产品测试(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自扬 摄
看好中国:以厚植开放优势提升吸引力
广州,番禺。一座新的六层大楼正在建设中,这是TÜV南德意志集团近期在广州投资的测试中心。
这个包含3个专业化实验室的测试中心,预计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广阔市场。
这是记者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时看到的一幕。行走在珠三角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记者真切感受着外商来华投资的热潮——
在广州,宝洁(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3月启动的萝岗新智造中心正在建设;
在湛江,一座高度整合的新型一体化基地将于年底开工,成为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投资项目;
在惠州,埃克森美孚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将于明年开建;
……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确有一些中小外资企业出现转移产能的迹象,但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与此同时,一些“大块头”、高水准的投资项目纷纷花落中国。
在广东,一批外资巨头投资的大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虹吸效应推动了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前5个月,全省实际到资超5000万美元项目达37个,项目金额合计58.1亿美元。”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马桦说。
这样的投资热潮,遍及大江南北。商务部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690.6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是去年同期的5倍有余。即使在全球跨国投资连续几年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去年吸引外资依然逆势而上,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图表:2019年前5月我国制造业吸收外资增幅明显彰显外企对中国市场信心 新华社发 朱禹 制图
在全球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当下,外资缘何依旧青睐中国?
半年内第二次访华的美国陶氏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这样回答:“对我们而言,中国不仅是‘战略市场’,更是生产中心、创新中心,在陶氏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举足轻重。”
这种青睐源自对中国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看好——
半导体集成和封装设备制造商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有3个制造基地,并正筹备在江西九江设立第4个制造基地。“我们不会仅仅因为其他国家成本更低,而放弃这里的巨大消费市场和难得的技术人才,那样得不偿失。”公司总经理雷国辉说。
今日之中国,市场空间动辄以“亿”计量。近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8亿网民、1亿多户市场主体……
瞄准中国转型升级趋势,外资加速向高端产业聚集已成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2%,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近70%。
这种青睐源自对中国扩大开放务实行动的信任——
“我们没有会员离开中国,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而且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改善营商环境,这种吸引力难以抗拒。”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对记者说。
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打出系列“组合拳”:从去年至今,海关通关时间缩减超过一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约四分之一;出台外商投资法,更加强调对外商投资的保护和促进;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一次性提高32位……
中国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接连落地,让英国《金融时报》发出感慨:中国为包括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企业带来了利润丰厚的前景。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该公司生产的卫浴产品(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自扬 摄
开放迎市场:以开拓创新深挖潜力
保护主义逆风下,外资企业有着坚定投资的信心,而中国企业则有着开放合作的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面对外部挑战,企业能稳妥应对甚至出口逆势而上,密码是什么?记者在采访中反复问企业这样一句话。
“面对困难,躲是躲不掉的。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让客户舍不得离开你。”深圳一家生产光通信器件等产品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说。
得益于不断优化产品质量管控和生产流程,面对加征关税的压力,公司客户并没有把中国订单转移到其他地区供货商。今年以来,这家公司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
坚持创新,这是中国制造在开放市场中的实力和底气,也为优化全球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
应对挑战,企业要以不变应万变——守住本业、不懈创新,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无可替代。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水果染技术,由于更健康、环保,让美国和日本等地客户爱不释手。如今企业又开始朝着智能服装研发等领域进军。
专注于生产和销售专业舞台灯光、LED建筑照明设备的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将超过销售额6%的费用投入研发,目前已有超过400项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好了,客户黏性才会高,坚持自主创新、独立研发是我们认定要走的路。”公司董事会秘书劳伟杰说。
应对挑战,企业也要以万变应不变——以开放眼光主动开拓,寻找更多市场和机遇。
看到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专注于生产卫浴产品的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国内,近两年国内市场销售额翻番。“今年我们将继续主推定制整装卫浴,以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销售比重。”公司副总经理陈巍说。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成长的强大基因。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属表面智能抛喷丸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山东开泰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和并购。公司副总经理吴成民说:“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为了开辟更多市场资源,也是要更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为客户提供更好产品。”
据海关统计,前5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同比增长9%,与欧盟、东盟等进出口分别增长11.7%、9.4%。
无限风光在险峰。危机往往能激发企业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大的机遇。
面对10年前的外部危机,不少企业选择降价来占领市场;如今,多数企业以提高效率和质量来开拓订单。
“我们要感谢外部危机,把中国企业逼得国际化、精细化、科技化,让企业丢掉幻想,加快创新、不断跃升。”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全兴如此感慨。
图表:富时罗素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正式生效 新华社发 边纪红 制图
合作向未来:以改革开放增强定力
如果说巨大市场、转型升级和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实力所在,那么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全球合作中实现共赢,则是中国更为持久深厚的定力所在。
6月21日,江苏张家港,一场舞狮表演让美国陶氏公司高附加值有机硅树脂工厂奠基仪式热闹非凡。这是陶氏过去3年在张家港投资的第三条生产线。
同一天,在湖北武汉,湖北自贸试验区签约24个重大项目,金额近300亿元,涉及产业孵化、保税维修、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多个重要领域。
同一天,不同地点、不同企业,指向的却都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市场的期待。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尔钦·皮翁特科夫斯基分享了这样一个感受:一年前,在中国一线城市注册一个企业需要20多天,如今,时间已经缩短至三分之一。“这样的注册效率,这样的改革速度,很难想象哪个企业不愿意来投资。”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激活力——这正是中国应对外部风险的最大底气和恒久定力。
缩减通关时间,下调增值税税率,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今年来中国出台的改革便利化政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对于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来说,增值税改革让企业今年预计减少税费1100多万元。
在福州海关,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快放模式改革,让进境空箱作业从过去的36小时缩减到30分钟,让空箱更快变“满仓”成为现实。
开放,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智慧和胸怀。
漫画:相会中国证监会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6月17日发布联合公告,原则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展沪伦通业务,沪伦通正式启动。新华社发 郭德鑫 作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动作连连:继美国指数编制公司明晟提升A股纳入比例后,富时罗素也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沪伦通启动扩大双向开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并进一步对标国际规则改革……
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投下信任票,既是对中国经济的看好,也是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努力的认可。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中国作出的开放承诺不断落地。
开放的加速度仍在继续——
中国即将出台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继续压缩清单内容,外商将进入更多领域投资。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期间的讲话言犹在耳。
从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继续以改革开放的定力应对风雨坎坷,与世界携手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于佳欣、王优玲、刘红霞、王攀、丁乐、李慧颖、席敏、孟盈如)